"

信愿行

"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吾人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愿要切,深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深信切愿,尤被强调为念佛往生的前提和关键。藕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

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

信愿行究竟是什么?

信愿行究竟是什么?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信愿行的,信愿行就是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淤泥生:有人说念佛往生,有人说信愿往生。今天从阿弥陀佛的角度,说说信愿行三资粮。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往生任何净土,我们要"发愿+修证功夫"。

如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琉璃净土。我们发愿想去,于是买了车票,到普陀山依旧是观光旅游。普陀山对我们而言是秽土,对观世音菩萨是遍地琉璃,七宝庄严的净土。因为我们心没有修证功夫,被烦恼束缚导致空间维持不同。

如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就在我们头顶,若想去的话,要发愿+禅定功夫。而且弥勒菩萨并没有发愿接引我们,对下根人而言就很难了。尤其恶道众生,蚊虫蚂蚁无份。

法藏菩萨建设极乐世界时,见十方净土虽好,却有这样的限制。

于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众生发愿即可往生。

众生烦恼污秽,没有修证功夫。

法藏菩萨发愿,成为一个有能力接引众生的佛(接引佛)

如,一个人要开车去北京,他要打工赚钱,考驾照,看地图, 学习获得各种能力,才能去北京。但他有个亲戚是北京人,开着车来接他。只要他相信亲戚,愿意上车,接受亲戚的帮助,即可直接到达北京。简单说,去北京的能力,转移到亲戚身上。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证功夫,转移为阿弥陀佛的能力。法藏菩萨修行时,如果有能力接引张三往生,没能力接引李四往生,他就不成佛。无量劫来把所以众生去极乐的功德,一个个全部修好(乃至蚊虫蚂蚁)因此阿弥陀佛具备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能力。

信愿行究竟是什么?

众生往生的条件”发愿+修证功夫“中的修证功夫已经变成”阿弥陀佛本人“。我们只要专修念佛,当下具备往生极乐的修证功夫。

不可思议的佛号

我们娑婆世界的事物,名字与实体处于分离状态。如口渴,一直念,水,水,水,口依旧很渴,说食不饱。但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名实一体的。简单说,阿弥陀佛佛号就是阿弥陀佛本人。念佛号,阿弥陀佛就来到我们身边,放无量光灭我们无量烦恼。若真信切愿念佛,当下即往生极乐。

信愿

念了这么多佛,我们还在娑婆世界?

弥陀化身善导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信愿行三资粮,法藏菩萨帮我们修了”行“。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只在众生接受与否,即”信愿有无“。

若能真信切愿,接受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帮助,当下即往生!。

我们的信愿是阿弥陀佛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的作用,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的。纵然想往生的心很薄弱,又贪恋世间五欲六尘。但往生的心是永远不退,因为对象是涅槃极乐与清净弥陀,所以信愿不可毁坏如金刚 。有时只是因俗事所隐没而已,不存在退心之类。

我们要做的是读经增进信愿与念佛增长善根(能信能愿地实修),对阿弥陀佛而言,一切众生往生本是决定之事。

如,第二十七愿修殊胜行愿,只要闻名,如实了解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功德庄严,虽今世未往生,来世也能遇到这个法门,继续修行。而信愿是不退的,故所有众生决定往生,剩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信解行证与信愿行

通途法门的行,还属于因地行(如种子)并没有证得结果。但是净土法门的行“一句佛号“五劫思维,无量劫修证而成的。念佛属于果地上的行(果实)

如:平民打工赚钱,或有亲人朋友帮助,但还是要靠自己努力。而另一个是继承财产的王子,他虽无知无能,但只要接受,愿意继承财产,即胜过平民千万倍。故,果地修行一天胜过因地修行一劫时间。

通途法门主要靠自己在娑婆修行。净土法门则完全依靠阿弥陀佛,接受(信愿)摄取阿弥陀佛功德,先往生转移环境后修行。

信愿行究竟是什么?

上面就是关于信愿行的殊胜讲解了。我们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学习佛法的,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不要自己修行了,我们可以和诸位师兄们一起修行。

...查看更多
慧净法师:什么是信愿行,怎么才算至诚恳切、真信切愿?

慧净法师:什么是信愿行,怎么才算至诚恳切、真信切愿?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不过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信愿行的,慧净法师开示过信愿行的,慧净法师:信愿行是信这个道理——“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慧净法师开示的全部内容。

这个问题症结在于所信不正确,因为他不了解《阿弥陀经》的意义。

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临终有可能这样,但是临终这样,对往生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昏迷是肉体昏迷,神识不会昏迷,到时候阿弥陀佛来,神识还是跟佛面对面,别人看不到,但是临终的人能看得清楚,所以昏迷不是障碍。还有,他病苦,念不出来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念不出来,就安心地等待佛的迎接,因为他相信「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他所相信的是这样。这个平时念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还没有命终),阿弥陀佛是会现前的,现在虽然还没有现前,是因为还没有到临终,阿弥陀佛总是会现前的,他即使痛得念不出佛来,他心中也没有那个挂碍,因为他晓得︰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的──他是一个平生念佛人嘛。

所谓信愿行,信什么?信这个道理。不是相信说「平生念佛要累积功夫,一直到临终还能够念佛,如果临终不能念佛,昏迷了,痛苦了,那就功亏一篑了,阿弥陀佛就不能来迎接了。」不是信那一种,信那一种的话,就是错误的信,不合乎经典,也不合乎弥陀的愿力,更不合乎我们的能力。

慧净法师:什么是信愿行,怎么才算至诚恳切、真信切愿?

我们所信的是︰平生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是什么?「一心不乱」不是像人家所解释的,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理一心、事一心、断见惑、断思惑,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艰难,不是那一种解释,那一种解释完全错误,那一种解释没有传承,那一种解释都是以禅来解释、以天台来解释、以华严来解释、以密宗来解释,那一种解释障碍我们的往生。善导大师都没有这样解释,善导大师解释得很简单、很明确,合乎弥陀的愿力,也合乎我们的根机,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呢?善导大师解释为「 专复专」,为什么?「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只要我们专念这句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念得清净不清净、有没有念到功夫成片、梦寐一如,都没有关系,只要你专念这一句名号,不要杂修杂行。

念佛当中有妄想杂念是很自然的,可是我们往往觉得「哎,这样不行啊,念佛怎么可以有妄想杂念呢?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这样就不专了。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了。不管你是什么根机、念到什么程度,对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帮助,也没有减少。你念得再怎么清净、再怎么禅定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一点都没有增加,阿弥陀佛如果需要我们增加,来补助他的力量,那阿弥陀佛还算什么佛啊?所以,我们信,是信这样。

既然是一个平生专一念佛、一心不乱的念佛人,那临终自有佛的迎接,不管昏迷不昏迷、痛苦不痛苦,命终时当下就心不颠到、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错误的解释是︰现在要累积功德、功夫,到临终的时候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地念佛,佛才会来迎接。这样就错误了,不顺经文。

我们是︰平生念佛,自有佛来迎接;佛一旦来迎接的话,哪会心再颠倒呢?不可能。所以,是佛先来了,我们才不颠倒,不是先不颠倒佛才来,不是的。那么,佛之所以先来,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念佛人。所以有这一些因果顺序︰第一,平生我们是念佛人,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第二,临终佛自然会来迎接,不管念佛心净不净,不管这一些,其实我们都是不净的;第三,命终就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有这三个阶段。

那我们只要把握第一个阶段──平生念佛我们负责,至于临终跟命终,那是阿弥陀佛负责,我们只要安于我们这个愚痴的众生,安愚念佛,就可以了,其它自有佛负责。到了临终,我们就会看到佛来迎接。

如果我们看一些临终人看多了,就晓得他们都是有看到佛、看到光、看到莲花。临终看到佛、往生的很多了。

所以,要对《阿弥陀经》这三段文正确地了解、正确地相信,这样的话,心就安了,就有希望了。诵《阿弥陀经》如果对这三段文没有正确的了解,每诵到这个地方就苦恼、就不安。本身《阿弥陀经》是来安我们的心的,要我们现在就有往生决定的信心跟希望的。如果依天台解释、依禅宗解释、依华严解释,结果都不是净土法门,结果都很复杂、很高深,让我们诵《阿弥陀经》就心不安,把《阿弥陀经》杀死了。

所以,唯有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才能使得《阿弥陀经》活跃起来。

慧净法师:什么是信愿行,怎么才算至诚恳切、真信切愿?

上面就是慧净法师开示的信愿行的 全部内容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法师的讲解的,这些讲解都是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的,我们若是能够认真的修行的话肯定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念佛讲的是“信愿行”,怎样做到深信切愿呢

念佛讲的是“信愿行”,怎样做到深信切愿呢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这是净土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先要预备一点吃的东西,这叫粮;又要预备一点钱,这叫资。资粮,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钱。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也要有三资粮;这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你若有信心,就有缘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

“信愿行”,信:深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实有阿弥陀佛)、信因、信果等义。愿:发愿命终往生净土,至彼国得不退转回入此界度化众生。行:分正行与助行。正行指念佛;助行指礼诵、供养、六度万行等。

而深信切愿,是念佛往生的前提和关键。藕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

答:能!谁说的呢?藕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给他作了证明,我们要相信,有理论依据,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净宗法门最高论理指导原则是在《观无量寿经》。《观经》的内容是讲论理跟方法,方法是十六观,理论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换一句话说,佛承认你本来是佛,你现在想作佛,哪里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弥陀经》上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善导大师说,释迦牟尼佛说话的意思是“五逆十恶、毁谤佛法”不能往生,那是因为这个罪是极重的罪,劝你别造,意思在这里,不是真不能往生。造这种重罪的人,只要他承认他错了、他忏悔了,还是会往生。那往生什么品位呢?那还是遇缘不同。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歧视这些造作罪业的人,为什么呢?他一回头忏悔,可能品位比我们高很多,我们到极乐世界跟他差远啦,就如同佛在世时,阿阇世王犯了无逆重罪,但是最后他忏悔了,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据佛说他是上品中生。所以这个一定要谨慎,对一切人都看成佛、看成菩萨,造作罪恶也不敢轻视,关键是他最后的一念,最后一念是真忏悔,最后一念是真念佛,那往生品位都不可思议。

净空法师:生到极乐世界,佛来接引你。佛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我们念佛的功夫没有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把我们提升到成片“;如果真的念到功夫成片,佛光这一照就提升到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土。

那怎样才能做到深信切愿呢,问: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们这些为生活“穷忙活”的人,念佛的信愿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深信切愿?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深信切愿达到什么程度,它不是一个量化的问题,是你的心理上感觉的问题。你刚才提到忙碌的生活,是个“穷忙活的人”。你知道自己“穷忙活”,这就有点厌离的萌芽了。

三界火宅,是苦海,是牢狱,是茅坑,不容一刻的停留。感受到了世间的种种苦,进而真切地认同这五欲的世间无可贪恋,那么这世间的苦难就成就了你的厌离心。厌离心生起了,欣求心就恳切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一恳切下来,这就是你的切愿了,而这个切愿,是以你的深信作为依托的。你的深信切愿一生起,就会自然努力精进地念佛。深信、切愿、持名,往生的资粮就具足了。所以娑婆世间众生以八苦为师,以逆境为师,藉烦恼为菩提,成就信愿行。

念佛讲的是“信愿行”,怎样做到深信切愿呢

所有的烦恼,我们只要用智慧观照它,用正确的观念去领纳、接受它,它都是我们修行的财富。就好像污泥浊水,用好了,正好是滋长莲花的养料。越是污泥浊水,它的养分越大,莲花开得越好,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有人说,水涨船高,冰大水大。你的烦恼重,那你的菩提觉性也会高;世间越苦难,我们求解脱的渴望也会越恳切,这些都是非常辩证的。

所以我们要常常观照世间的种种苦,生起深切的厌离心;观想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生起恳切的欣求心。深信、切愿、持名,就能脱离苦海,往生极乐。

净空老法师反复开示:要彻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疑,统统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愿;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哪怕还有一样放不下的,还有执著,就不是真信切愿,念佛再多,不能往生。

藕益大师讲深信切愿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把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药毒箭。

印祖所言:深信切愿即出离我们娑婆世界的心,要如出坑厕,如出牢狱,欣生净土的心要如归故乡,如奔宝所。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

在事上,长年念佛,却迟迟没有往生消息,达不到预知时至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做到深信切愿!这种人在临终时如果遇不到缘中无比殊胜之缘--善友如法的助念,很难往生,大多随业流转去了。所以,在事上,如法的助念能帮助信愿不足的行人往生净土,功德无量!

先说临终一念,人在临死前,是他一生里最难熬的时刻,生命的精气神消耗不尽,人是不会死的。人到临终时,定然已衰弱到了极致,要是稍有牵挂,或是昏迷,或是闷睡,或是沉没,或是散乱,便难提正念,生不起那决定性的一念。许多人临终时生起的,更多的是贪念、贪生、贪亲、贪财、贪物……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往生的。

因为,临终那一念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被病所苦,或者眷属哭泣,都会影响这个念佛人,他往往会失去正念,就是念阿弥陀佛,极有可能会随业而去,从而又再搞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平常多念佛,就是为了养成一种习惯。到了临终之时,心不颠倒,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到时还没有断气时,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等诸多菩萨前来接引,瞬间就到达西方净土。

念佛讲的是“信愿行”,怎样做到深信切愿呢

上面就是大安法师开示的关于信愿行的殊胜讲解了。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也是可以去修行佛法的,多多的修行佛法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当你以为懂了“信愿行”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懂!

当你以为懂了“信愿行”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懂!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信愿行的,这是净土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先要预备一点吃的东西,这叫粮;又要预备一点钱,这叫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懂了“信愿行”,其实还没懂。

当你知道“信愿行”,但以为“行”是要靠自己努力修行才能往生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当你知道“信愿行”,但不知更准确的含义是“信愿持名”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不知持名最保险甚至特指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 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还在杂行杂修的时候, 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以为“愿”是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你对最基本的愿都还没有搞清楚。

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仅停留在信有极乐世界,而不信阿弥陀佛有能力、有办法救度你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当你以为懂了“信愿行”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懂!

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不信阿弥陀佛救度你的办法就在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还在怀疑六字名号功德可能不够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

如果你懂了“信愿持名”,你应做如是想:

1、我不仅相信极乐世界,我还相信阿弥陀佛有能力、有办法救我到极乐世界:信佛要救我!

2、我愿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是要接引我去极乐世界,我随顺就好了:我愿意去!

3、我深信凭自己的能力到不了极乐世界,但我相信阿弥陀佛救我的办法就在六字名号,我要紧紧依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老实念佛!

当你以为懂了“信愿行”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懂!

上面就是对于信愿行的殊胜讲解了。其实很多的法师都是讲解过信愿行的,我们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的话,我们是可以去看一看信愿行的讲解的。

...查看更多
结语

信愿行的意思分别是:信,谓深信依佛言念佛求生西方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信阿弥陀佛实有),信因信果等义;愿,谓发愿命终往生净土,至彼国得不退转回入此界度化众生;行,分正行与助行。正行指修念佛,助行指兼修礼诵供养、六度万行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