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学典国学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因果定律/ 文章正文

慕容街上 遥想一座佛塔的前世今生

导读:慕容街上 遥想一座佛塔的前世今生看见北塔的时候,目光有些迷茫,心里也起了微妙的变化。一座古塔,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时光洗礼,该是一副苍老、衰败、甚至残破的模样,即使保存完好,也该是置身清净荒野,...
慕容街上 遥想一座佛塔的前世今生

看见北塔的时候,目光有些迷茫,心里也起了微妙的变化。

一座古塔,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时光洗礼,该是一副苍老、衰败、甚至残破的模样,即使保存完好,也该是置身清净荒野,亦或庙宇重重的梵音清修佛门之地,而眼前的景象,一个似乎很遥远的物体,就那么静静地矗立在人来人往却略显空旷的广场上,相同的天空下,呈现着不一样的场景。

文图//清水无鱼 五代同体的北塔

北方的阳光真诚而热烈,在塔身四周的蒲团上,是对着佛塔虔诚膜拜的信徒,更远些的树荫下,休闲的市民在那里呈现出一幅悠然自得的消夏图。

一座古塔,已经让四周的景物显得不同寻常,市民们的淡定和陌生人的匆忙让我开始想寻找一些什么,寻找什么呢?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我知道,似乎有一个即将开启的窗口在慢慢向我靠近,像透过树的缝隙洒在地上的斑驳的光影。

文图//清水无鱼 广场一角

三燕故都

有人说,在东北的土地上唐朝以前的历史看朝阳,这里曾长期为辽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朝阳,位于辽宁西部,这个位于大凌河畔、有着“龙城”之称的城市,南邻渤海之滨秦皇岛,西接京津冀,背倚内蒙腹地,海陆兼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着1700多年建城的历史,厚重的历史底蕴不容小觑。尽管我是第一次来到朝阳,还是被这里雄浑大气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观迷醉了。而组织邀请我们参加这次活动的慕容暄老师也有着慕容氏的皇族血统,话题自然离不开她心中的大朝阳和慕容街上那座五代同体的佛塔。

文图//清水无鱼

历史进入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原始居住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畔的的鲜卑族不断南迁,他们从一开始信崇巫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到信仰佛教,民族融合的步伐从没有停滞。自曹魏初年,鲜卑慕容部的模护跋被封为率义王开始,慕容氏族就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在我国北方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建立过大小不等的多个政权,而其中的前燕、后燕、北燕均为慕容氏所建。

文图//清水无鱼

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他雄毅而多权略,平定叛乱、破高句丽,威震北方,他崇尚汉族文化,还积极招募来自黄河流域的流民。加强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公元341年,慕容皝率领群臣在朝阳一代游猎,见此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乃天赐福德之地,于是令大臣在此大兴土木,建造龙城,并于次年迁都于此,慕容皝定都龙城,其宫殿为和龙宫。从那时起,朝阳就被称作龙城。

文图//清水无鱼 慕容街和北塔

在朝阳三天的寻访中,我们到风景优美的大黑山,观日出,赏春花,品美食,还参观了朝阳下属的北票博物馆,那时候我已经在被这里的深厚文化底蕴暗自叫绝,这里竟然是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盛开的地方,这里是第一只鸟中华龙鸟飞起来的地方

文图//清水无鱼

下车后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座人称北塔的佛塔,另一座南塔和北塔遥相呼应,两塔之间有一条文化街,叫慕容街,当年金庸先生还亲自为这条街题了字,只要站在牌坊下,抬头就能看到慕容街三个字,金庸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家族,心心念念的也是这片龙兴之地吗?

文图//清水无鱼 金庸题字

东北第一塔

北塔立于广场中央,远远地就映入眼帘,它的外形有些像陕西西安的小雁塔,只是底部高大的台基和伟岸的塔身有些不协调,但后来才发现,北塔所有的秘密就在它的台基里,可谓匠心独具。

文图//清水无鱼 与北塔隔街相望的南塔

从慕容皝迁都龙城(朝阳),三燕都城一度迁徙到北京西南的蓟城,河北南部漳河岸边的邺城(邯郸临漳)和石家庄的中山,再回到辽西朝阳,自此之后,直到隋唐时期,在中国的北方留下了诸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邯郸南北响堂石窟等珍贵的历史遗存。当我在博物馆看到那张燕国都城迁徙图后,心中豁然开朗,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的版图上,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一直在不断地融合发展,才组成我们今天的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而朝阳北塔正是这种民族融合的最好的历史见证。它先后经历燕、北魏、隋、唐、辽等五代,在同一个地方建造佛塔并得以完整保存至今,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当之无愧成为东北第一塔。

文图//清水无鱼 前燕宫殿柱础石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祖母冯太后为了缅怀其祖父冯弘,弘扬佛法,在北燕龙城(今朝阳市)的和龙宫旧址宫殿遗址上建造了一座土木结构的佛塔,赐名“思燕佛图”,意在为其祖父祈寿冥福,而这位冯太后正是北燕亡国之君冯弘的嫡孙女,她出生之前北燕就已亡国,冯氏家族罹难,冯太后经历了非正常的凄惨童年,不堪回首。她的祖父冯弘,是北燕的亡国之君。父亲冯朗在北燕灭亡前,投降了北魏,两年后,冯朗之妻王氏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冯熙,过了四年,又产一女冯氏,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冯太后。她幼时就经历了家族被诛杀的惨剧。在其姑母冯绍仪的暗中帮助下,15岁时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冯氏身份陡转,由罪臣之女一跃升为堂堂帝后,从此踏上角逐北魏皇权的政治舞台。

文图//清水无鱼

自小生在河北,长大后执政于山西的冯太后,心里却时时刻刻念想着自己的祖地辽东。

建塔明志的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为祖母守孝三年。随后,他继承冯太后的“太和新政”,不顾如涛的反对之声,毅然将北魏都城由平城(今大同)迁到洛阳,开启了鲜卑汉化的历史新篇。从那一天起,冯太后与孝文帝便以改革者的伟岸形象,定格为一座辉映华夏史册的不朽丰碑。

文图//清水无鱼

隋文帝仁寿年间,又在此塔基础上重建一座密檐式砖塔,并赐此塔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与塔中,赐名梵幢寺塔。

文图//清水无鱼

唐朝天宝年间,同为朝阳籍的安禄山史思明重修此塔,在其束腰处施以精美彩绘,取名开元寺塔。

辽早期,此塔又经过两次维修,将原先的隋唐时期的十五层密檐式砖塔改为十三层。重葬佛祖真身舍利,更名延昌寺塔。

文图//清水无鱼

五塔同体

眼前的北塔,融合了历史上五个朝代的建筑基因,是名副其实的五塔同体,而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它的地宫。

从塔基处的一个小门进入,里面竟然是一条回廊,其实是在外围墙和原先的塔基之间形成一道封闭的通道,沿着通道走上一圈,靠近塔身的一侧被用大玻璃保护起来,透过玻璃,这座佛塔真正的内涵便一览无余了。

文图//清水无鱼 地宫石经幢

时间在土地上呈现,和龙宫的位置就在今天北塔的地基之下,1700年过去了,如果不是走到塔身下的地宫里,我根本无法想象此塔的神秘和绝妙,也就无法领略此塔瑰丽的神秘内涵。

文图//清水无鱼 辽代砖塔

三燕时期的和龙宫的巨大石础,北魏时的木塔夯土层,辽代塔砖和石经幢看似堆叠在一起,无声地传示着朝代的兴亡和时代的变迁

文图//清水无鱼 北魏夯土台基

从三燕时期到北魏、隋唐、再到辽代,五个朝代的夯土基石和木构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既层次分明又相互叠加,原来,在外面看似不协调的塔基是现代的作品,也就是说在北塔的塔基处加了一圈的围墙,让里面成为一个无惧风雨侵扰的微小博物馆,最下面的基台为近年所砌筑,是为了保存塔基下五世同堂的秘密,这座五代同体的佛塔的秘密就在基台里面。

文图//清水无鱼 重葬佛舍利记载残砖

地宫位于塔心,透过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石经幢,围着回廊转了一圈,沿着方砖铺成的台阶,就来到基台的上面,巍峨的宝塔矗立眼前,塔身上的佛像庄严而肃穆,站在塔基上远眺,远处的南塔隔着慕容街与北塔遥遥相望,塔下广场上,市民们在此休闲,一副国泰民安的场景,着实令人惊叹

文图//清水无鱼

废墟呈现历史

在距离佛塔不远处,专门为北塔地宫出土的文物修建了北塔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在这里展出,件件堪称精品,北塔地基周围分别展示着北燕、北魏隋唐辽大批的文物精品,这些文物默默地诉说着这座千年宝塔的前世今生。

文图//清水无鱼

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件确凿的物证,带来一个久远的历史的消息,譬如在一块方形的古砖上,清晰地刻着:延昌寺大塔下,十二月八日,再葬舍利记。

文图//清水无鱼

我在博物馆一块展品前站了很久,上面记载着释迦摩尼真身舍利的来龙去脉,循着文字的路径,我看见了这样一组画面: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自幼在佛寺中长大的隋文帝,和佛教有着不解之缘,他未登基称帝时,有一位印度僧人将一包舍利交于他说:此是大觉遗灵,故留与供养。杨坚命人打造了一个七宝箱,将佛祖舍利供奉其中,称帝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诏令全国铸像立塔,并在仁寿元年、二年、四年三次派高僧分送舍利于全国各州……

文图//清水无鱼

与这座塔有关的几个朝代的历史在这片叫做朝阳的土地上出现,当我走出博物馆,明亮的阳光肆意铺陈在广场上,将塔身下的蒲团晒热,一个姗姗学步的孩童在一年长妇女的带领下,跪在那里朝拜,小孩子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乐园,趴在上面,像个虔诚的小沙弥。

该去不远处慕容街上的慕王府就餐了,下午,我们将各自奔赴归程,那时候,我回头再去看一眼佛塔,思绪依旧在刚才的地宫里,追思变成一种假象,因为同伴的召唤,我的心里瞬间生出强大的时空穿越的恍惚和隔膜。

文图//清水无鱼 当地一种叫战国红的玛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