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学典国学网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
主页/ 禅宗思想/ 文章正文

念佛参禅本无差别

导读:问:古来大德禅净双修不碍圆融。但禅宗讲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但净土却要信愿行,这信和疑是否矛盾?这个禅净双修这种说法,好像是正确的,实际上不存在双修问题。因为禅里有净,净里有禅,这叫修行。他这可能是个比喻,就是说净里有禅,禅里有净,所以他说双修,实际上就一修。如果一修不修了,那就是禅净,本来就是圆融无碍的。但禅宗讲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个疑就是要把我们的妄想收住,...

  问:古来大德禅净双修不碍圆融。但禅宗讲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但净土却要信愿行,这信和疑是否矛盾?

  这个禅净双修这种说法,好像是正确的,实际上不存在双修问题。因为禅里有净,净里有禅,这叫修行。他这可能是个比喻,就是说净里有禅,禅里有净,所以他说双修,实际上就一修。如果一修不修了,那就是禅净,本来就是圆融无碍的。但禅宗讲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个疑就是要把我们的妄想收住,不让它跑掉了,牵住这个牛鼻子。谁来牵?禅宗讲的是参话头,参“念佛是谁”这句话起了疑情。同样用这句话的那个“谁”,来破除这个“疑”。

  在净土宗,也是这回事儿,它并不是两个。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而所谓的一心不乱,就是把这个佛号念到妄想凝聚了,不再往下走了,这和破除疑是一样的,都是不打妄想了,在不打妄想的这个时候还有很多小的妄想。那就是最后的根子,是我们平时要断除的。这个时候它(最后的妄想)就起来了,这个和参话头的疑一样。这里就有一个妄想没有破除,但同时我们的妄想已经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了。这时候我们平时念佛的功夫就要起作用了。如果你平时能够让佛号深深地扎在种子识里,这时它就要爆发出来,它就要打破这个疑。一句佛号就会把我们的疑根断掉,也就是把我们的妄想断掉。这就和禅宗讲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一样。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用功夫时,一个用的是参话头,一个用的是佛号。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在种子识里扎下来,把我们妄想逐渐地变轻,最后突破那一关,见到我们的自性,这就是我们修禅或者修净的目的。所以说它不属于矛盾,本来就是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