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学典国学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胜义菩提心与意乐菩提心

导读: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胜义菩提心与意乐菩提心录音记录:常馨2010年11月12日下午,建设办、恒阳庵住众和来访居士云集,准备听师父开示。时杭州、上海两地居士在道场正在进行正行功课六时修法念佛共修和般...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胜义菩提心与意乐菩提心

录音记录:常馨

2010年11月12日下午,建设办、恒阳庵住众和来访居士云集,准备听师父开示。时杭州、上海两地居士在道场正在进行正行功课六时修法念佛共修和般舟的实践,初步体验了念佛的喜乐、往生之意乐。杭州居士明敬对净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请法。

内容有意乐菩提心与胜义谛菩提心的修持,要门与弘愿门的区别,随意三昧五步格式观察自性的细腻指导。时师父开示时很投入,听众随声入观,人虽然多却十分安静,大快人心。讲完后,大家感到精辟、实用,对净土的实践马上就可以启用与吃佛果的实践。对观察自性五步格式,有居士触动很大,感到自己的所有感情被剥离了。正面面对人生,觉悟人生。明敬感到平时熏习师父讲经后心智打开了,细腻实践吃佛果是当下必行之要务,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乃至于报众生诸佛和师父之厚德,就不至于让教言落于言辞。回来与众共修,分享,实用,到位,深得法益。

——明敬记

居士:广福寺六时修法,包括正行功课,穿插进去,我就发现这个作意是很重要的,作意喜乐然后就能喜乐相续,以前我也是羡慕那种功夫啊,但是前提没有一个圆满的缘起,开始没有圆满,后来还是有苦的东西,现在觉得这个作意是很重要的。

师父:对,它这个两种菩提心中呢,一个胜义谛菩提心,一个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我们在凡夫心智中去生起的一种菩提道业,这种菩提道业呢,虽然不是了义,但它是最尊胜用,就是它最难得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是针对凡夫的恶业与迷失,于凡夫的作业与迷失所折射出来的一种最尊胜的行为,最尊贵的行为。我们以前的作意都是习气,向往啊、爱乐啊都是习气,不管是贪嗔痴慢疑,不管是财色名食睡,你向往的是那个,那个叫卑劣迷失性,无明无奈,很多伤害的东西,就在那里面产生了,我们怎么有一个正行呢?跟这个就有关系了,作意很重要,作意很尊贵,如是遵行这个意乐菩提道业,那我们就会在世俗中做尊贵行者,它很尊贵很难得,这个就会给我们世俗的意业中带来乐的东西,这个乐呢就是圣法财乐。同样是世俗意业,世俗意业在这里边产生了一个圣行。那么对胜义谛菩提心,我们碰撞的机会、步入的机会就很多了。说这是个基础也不合适,但它毕竟是一个很重要的智慧行。一般的要作这种意乐,它一定要有作意,作意它一定要有毗婆舍那的修持,就是需要有一个正观、谛观、内观。没有内观你是作不来的。所以随着对究竟意乐的审视,就会有一个谛观的善巧,谛观,毗婆舍那是很有力量的一个修持,就是观慧。观慧成就了,就成观慧智,就有智了,它就产生了力量了。这个没有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修持,随时随地,就像那五个步骤一样,它随时都可以运用的。你把它格式化,步骤化,每个格式一清晰,人就从这个格式中解放自己了。格式填满一个解放一个,填满一个解放一个,填满一个解放一个。就像我们做砖一样,做出来一个砖成形了,一烧制就可以用了,一烧制就可以用了。用上你就不再操那个心了。就起作用了,就可以支撑了。我们把这五个格式做得很清晰了,那就性在起作用了,起什么作用呢?对,你观察就知道了,因为你会归结到这个地方,这个因缘上来。

所以说意乐菩提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修持,这是文殊菩萨,圣文殊的一个特定的来接引世俗众生归入究竟菩提的一个善巧,称为意乐菩提心善巧。这个意乐让我们的意念休息下来,在本净的相续中产生作用,它会产生作用的。这个作用呢,轻快,明亮,威德都是会产生出来的,远离这种世间的烦恼、蒙昧等等。

像这个胜义谛菩提心的修持呢,在净土法门中就是随顺了。我们造作是十分困难的,想入胜义谛。所以佛陀就悲观世间,为我们设立了方法,用闻名具足的一个方法。佛告阿逸多,诸有众生,闻无量寿佛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就是你闻名就具足,具足什么呢?无上大利!以闻名安心,实际就是闻名随顺的意思,随顺它这个言教方便,那么就有信顺二法,信顺二忍是如来的种智,道种智。种智我们就说下的那个种子,如来种性的种子。无生法忍是他亲证之果,但是信顺二忍是他的种智,所以一切菩萨若有信順二忍方便,皆入如来种性。阿弥陀佛就观察到无量世界的众生呢,信顺二法呢,我们往往好行乖戾,背叛心强,对抗心强,边见所设立的众生他是没法信顺的,怎么办呢?阿弥陀佛就发了这样一个誓愿:设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无量国土众生闻我名号故,即获二种忍。他所有的愿望是修补你的不足,就是你凡夫做不到的地方,我全部给你修补掉,你力所能及的地方我就不管了,你只要力所不能及,我全部给你修补。

很多人说念佛是个总持法门,大家不会相信的,他方众生闻我名号,即得总持法门。就是你会成就总持的修持和善巧,他就给你全部修补了。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听到 “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就具足了信顺的福德因缘,就具足这样的慧,福慧。那我们再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就具足无上的功德了。这个功德是什么呢?就是随顺。再随顺照十方国也好,随顺名言也好,随顺这种心智也好,随文入观也好,都有机会。皆被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所载负,皆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入佛智愿海故,众罪消灭,善根增长,佛力住持故,皆得不退转,这都是信顺二法得来的利益。所以净土法门呢,它不是悟后起修,它不是大开圆解起修,它也不是三密相应起修,它叫你信顺起修,这是最特定最特定的。信顺谁给你的?阿弥陀佛给你的,他是给你机会,给你引发这种胜功德因缘。所以在弥陀教言中有甚深的密意,他的誓愿就是密意,你能信顺就能得到利益,这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你不听弥陀言呢,你就吃大亏了!你信顺的种子得不到。信顺的种子,它是十分特定十分特定的。

所以说诸佛如来以无量的悲心善巧,令我等入信顺二法。信顺二法,修持是很困难的,要通过资粮、加行、见道的修证是个很漫长的时节因缘,那阿弥陀佛就通过他兆劫以来修持的威德,平等地回施给每一个有缘听闻弥陀名号愿望的众生,因为听闻故,而得到这种种性的成熟与闻名的具足,使我们有胜义谛菩提心的胜缘。

你看《无量寿经》它这样讲:佛告阿难,凡有三辈众生往生彼国,皆以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为修法。这三类,不是净土的正行者,这是三类(对)净土的有疑虑的行者。正行者是什么呢?“佛告阿难,十方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数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他的正行者,这是他的教法正行,这称为弘愿正行,下面三辈九品之类的都不是正行,是要门。这要门是啥呢?定散二法,是散善、定善二法来导引世俗有疑虑众生来修持的,它以本土导师为导师,它不是以弥陀为导师。若以弥陀为本师,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阿弥陀佛、世尊,若以这样的一个教法因缘,遵照这个世尊的教法了,那么你就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名号即得不退转。这是正行者。

居士:正行就这么简单。

师父:弘愿步入啊,随顺弘愿而步入。这个地方呢一定要知道正行,弘愿与要门的区别在哪儿呢?就在这一个地方。依经而观产生的事实的力量。佛告阿难,无量寿佛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实际是让我们确认这个弘愿。

善导大师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他把净土的纲宗给列开了。

说此土彼土二位世尊各有其表。善导大师他讲的什么呢?此遣彼迎何以不去?这是他的信顺功德,他在这个信顺建立了种智,他就休息了,愿意去就行了。无量寿佛就不这样教导我们了,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结束了。你不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他不是说开除你,后边的人不接受,他会谤法,没问题的,我消除你的谤法罪。我以甚深功德不舍一切众生之威名,摄化一切众生,消除谤法罪。因为呢?任何一个甚深的教法中谤法者是最多的,净土的谤法是最多的,谤弥陀的人是最多的。闻名即得利益啊?(谤法)开始了,因为弥陀甚深功德名号填补了一切众生之虚妄心智,把你的心智填满了,平实了。但我们就开始诽谤了。诽谤他,他不是说你诽谤我,他说我消除你的诽谤罪。所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他这个威德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后边的人呢就这样解释,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干什么呢?你诽谤正法就不得往生。”——这实在是不了解佛的密意与功德。佛的密意摄护这些诽谤者,不令其堕落,令其生起信心。未谤的人不让你再谤了,已谤的人令你不堕地狱,不堕恶道,这是真正的无尽的悲心。实际他后面说的,像善导大师讲的,“谤者还摄令还”,就是我摄受你,还令你往生,这是他的真正愿望。要不然就不是弥陀了,是记仇的人,对不对?“你诽谤我,我记你的仇,你不能生了,我给你圈了号了,打了圈了,你不能来我国了”,那这不是弥陀。弥陀是你骂我我也让你来生我的国土,这又违背了世俗,违背世俗教言了,这是不行的。这个“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这样一个甚深的,对三类有情的一个摄护,对谤者,未谤者,不谤者。不谤者即得满足利益,已谤者即得消除罪恶,未谤者不令生谤。

这个教法就是不可思议。所以说净土十分特定十分特定!佛告阿逸多说,此法门甚深难以传播。为什么呢?他讲了九个难,就是这个法是十分难宣化的,菩萨、声闻要宣化这个法则,若不随顺佛智故,不随顺佛的愿力,不随顺佛威神,菩萨、声闻宣化这个法则就像盲人宣布有眼睛(的人看到)的事是一样的。他生来就是盲人,他说有眼睛的人看到什么看什么,他这样讲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说这个法门一定是依着佛愿,依着佛威神,依着佛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才能宣化的,一定要摒除一切九界众生的所有的习染与修证,所有的习染!包括菩萨、声闻的正行量全部都不要。这个地方是最威猛、最不可思议的。所以要有大威德善巧才能布施这个法则。一般的我们对善法,对声闻法,对菩萨法,我们就敬仰得高不可及、高不可攀,况且诸佛究竟了义之教,甚深功德藏呢?!往往我们感觉更难跨越了,怎么办呢?他把九界并入,九界全部并入到极乐世界。“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俱来我刹”。他十方众生是什么呢?不管你是多大的菩萨,上至等觉、妙觉,下至凡愚有情,乃至蜎飞蠕动,依我名号威德故,依我愿力甚深功德故,依我神通无碍故,咸得往生。只要有一个所依(这是所依境),就是全部都能往生。于未来世,此法门当度脱无量无边于别法无善巧者。你与其他佛法已经没有办法了,你实在是碰不到,全部给你接收完了,上至等觉、妙觉菩萨,下至凡愚有情,乃至蜎飞蠕动。我们有情世间最弱的就是蜎飞蠕动,就是十分小十分小的生命了,他们因为这样的因缘同样可以摆脱无始以来的轮回纠缠,出离生死苦海,到智慧究竟之彼岸,所以皆依佛力住持故,佛愿摄持故,成就清净法身,依随顺而成就。我们一般的人,很多人遇到净土,突然会有一个变化,他不知道,他认为哎呀怎么样了,实际跟自己没关系,不断受到一个加持的传承的利益,甚深的住世的一个成就。

像净土为什么凡夫做八地事呢?般舟也是凡夫做八地事,这是在其他法门是绝难思议的,你永远思议不到的东西。(居士:没法理解,理解不了。)如此阿毗跋致甚深功德,依弥陀愿力故,名号故,令听闻众生闻即解脱。这在他方世界,法身大士的耳中是可以听到的,在五浊恶世中(若)不是无量劫以来多世供养诸佛,发甚深菩提愿望,是没有机会的。那你说蜎飞蠕动呢?对,乃至于浊恶有情蜎飞蠕动无始以来的善根都会激活,全部给它激活了。这是弥陀甚深不可思议的愿力成就,是他的十二光明所照,无对光、炎王光,不思议光、超日月光、欢喜光等等,干什么呢?令一切众生所有心结一时摒开,心结一时给你解开了,他不是逐个解的,是一时顿解,所以称为无对,炎王、智慧、欢喜等等。

在现在的学佛的人的心目中呢,我们一般都用可思议的接受来接受一个法则,佛说你放一放,因为你九界众生呢,菩萨、声闻都没法思考,你能思考吗?你说我怕这里边有问题咋办呢?他说你随顺刹那即可出来,你随顺一刹那。我一般是说你念一声(佛),你一天用一声这样相应的佛号就可以了,你体验过一次不再管你了,后面你再愿意体验不愿意体验都没问题,那你没法拒绝它的甚深的勾召力,就是它的功德力。

现在很多人学习净土为什么深入不下去呢?就在这个彻底的随顺,这个“南无”,你就是没用过功夫,在自己的辨识上去用功夫。你的辨识能像等觉、妙觉菩萨吗?像声闻一样吗?你做不到,你还以你的这种辨识心去分析阿弥陀佛的甚深广大圆满究竟的功德,你就没法碰触,所以多不得利益。大部分修持,你的功夫怎么样,你持戒怎么,你修行怎么样——这话都很好,但是跟净土法门一点关系都没有!

净土即是,即是净土,它不离当念,离开当念就不是净土了。所以它这个教法呢,大家基本上都会落在要门上。“阿难,其上辈往生者,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称为上辈往生。”这已经不是净土了,这是修行向往净土者。所以说净土法门甚深不可思议,它是嘱累给阿逸多这样的菩萨的,说多有补处菩萨能受此法门之委托,就是一生必定成就的人,这个法门才能嘱托给他,嘱累给他,要不然不行的,他会有畏惧的。即下就与诸佛甚深功德融为一体,无所对待,不能接受,就是传播这个东西不能接受。

所以佛在这个经典上就反复嘱累阿逸多,说“阿逸多,我灭度之后,汝当守护此法门,勿使泯灭,做一切众生之大安,予一切众生以究竟真实之利,令无量众生因此法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诸佛所见,如是诸佛所证。”这个法门真是(不可思议)。所以世尊对阿逸多说:“阿逸多啊,设这个世界充满了劫火在焚烧,我们也要冲破这个劫火去闻这个法。为什么呢?难闻!他方世界有无量菩萨欲闻此法而不能听闻,此界因未闻此法故,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佛说它这个劫,这个劫数所造成的,就有一亿大菩萨——不是八地以上的,是八地以下的菩萨,已经都是登地以上的菩萨了——因为没有闻到净土这样一个甚深不可思议不退转的教法,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转了。因为未登八地,无用功善巧没有现前之前,他都会退转的,不管你怎么修,再大的自在力、神通力、三昧力、方便力,都不行的。

佛为了确认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世尊这一次施教有多少众生能往生极乐世界呢?说我们这个世界有六十亿菩萨当生彼国,六十亿,其他的菩萨、声闻、众生就不可数了。说的是菩萨,大菩萨之类的有六十亿之多。很多人说,“我很了不起啊,我很有修行,我很大的本事”,没问题,六十亿菩萨当生彼国。有一亿菩萨因不闻这个法而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什么?我们现在人一修证就有慢心、卑心、狂心,就有染着,《心材经》为什么我要提倡呢,就是因为人们不于究竟道业彻底成就之刹那,他都有慢心,声闻有声闻嗔的,菩萨有菩萨嗔的,这个东西就会使他退转。

所以说我们能接触到这个教法,若是去信顺实践,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此人呢与观音、势至等,此人当不久坐道场,转妙法轮,度脱众生,这是真实不虚的。这个不久就是舍报之后,或者说舍报之前,舍报之前有方便,舍报之后亦有方便。一定是这样。观经讲,此人是人中妙好之人啊,如是甚深功德行持随顺者,入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这个是一定的,入诸佛如来甚深不可思议境界。所以我们在读《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叫境中境,法身大士所步入的诸佛如来甚深境界中,你可以去体会。你只要安心了,你以净土安心了,这时候你再一读,都是你的国土,都是你的思想意识境界。八十一品华严经你去读,每一品它所宣化的东西都是一如的。

净土甚深难得难闻,所以说是诸佛度脱众生的极大善巧之真实所显。它不是一个佛,它是十方诸佛所共宣之法。《阿弥陀经》的梵文本的名字叫什么呢?《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称赞净土,称赞一切诸佛净土,诸佛摄受经。这是十方一切诸佛摄受众生成就无上菩提的唯一方便集中表现的一个殊胜摩尼教化。什么是摩尼教化?出生一切功德的教化。这是不可思议的。它就像一个摩尼宝一样,所有众生的愿望它都能满足,所以它称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摄受法门,他不是说阿弥陀佛摄受我们,实际上不是,以阿弥陀佛代宣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如来出世本怀、度生方便,假阿弥陀佛这样一个缘来表达一切诸佛出世之正因,甚深不可思议。所以,若有众生信顺此法,那是无上大利、无上功德与善巧。不信那你就修去,没问题,爱修啥修啥,修法很多,做法也很多,但是类比起来此为殊胜方便,因为佛愿住持,佛力住持故,令一切信顺众生皆入不退转殊胜功德,阿毗跋致,一生即得不退。

这是十分不易遇到的一个教法。遇法师,遇善知识,欲闻此法,而难以宣化,没法宣化。实际你宣化这个东西干啥呢?它跟我不相干、不相及,就是我讲这个东西跟我心里一点都不相干,我满脑子世俗,对不对?我想法都是我要修证个什么,我要成个什么,我要有神通、三昧怎么怎么的,实际它都不相干,都不相干。但是你要是信顺佛陀的愿望的加持,在究竟法义上作以抉择的时候,你不能不这样宣化。不这样你就遮佛慈悲,破灭佛的正教言。

居士:师父,我有过这种状态,我们这种思考方式,也就是习气嘛,就是习惯了这种思考,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一个东西,然后呢,正好缺的就是信顺这种东西。

师父:多做这样的观察,我坐在凳子上,我是理解它,还是被它托负?我站在地球上,我是被它托负,还是要理解它?你就问自己,你(就是已经)养成习惯了你也可以,比如我在呼吸,我是要理解空气,我还是要呼吸空气?你就从你一切时处这样观察,吃饭时,你是要理解这个饭食还是要食用它?你就从你一切时处来观察,观察来观察去,你没有理解的愿望,你只有运用的愿望。你可以观察去。

我们所谓的习惯呢,所谓的理解呢,实际是一种妄想的需要,并不是真正自身的需要。(居士:哎,对,就观察自己真正的需要。)你观察你的真正的需要了,你一定会随顺佛愿。(居士:暂时不随顺,其实只是一个妄想、一个习气而已。)因为你时时刻刻都在随顺,只是说你强制着自己不随顺。强制,我们在强制自己,强制。就像一叶障目一样的,你说我就这样!我就这样!我就这样!对不对?这个地方,要是用过功夫,就很容易看得到的。信顺是人的天性。趣善的一个最好的因缘就是随顺。(居士:休息。)十大愿王中就有恒顺众生,恒顺特别重要,众生我都能恒顺,诸佛如来的教法为什么不能随顺呢?

居士:您看前一些年吧,就是流行怎么怎么不能往生那种负面的那种东西,其实也很好弄的,它就是一个作意坚固,那就观察一下作意。

师父:说不能往生是自身的需要。

居士:自身的需要?

师父:好比说,他说你不能往生,是他自身的需要。你心里需要别人往生,还是需要不需要大家往生呢?要观察自身,一定要观察自身的需要!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你自己看你自身需要什么,真正的需要什么,不要模糊,不要似是而非,真正地细观、审观。

你看在佛的很多教言呢,好比有的人说我要舍戒,我不做比丘了。佛说不成立。别人说这个人舍戒了,佛说不成立,为什么呢?他烦恼说,妄想说,迷失说,嗔恨说,被别人激怒了他这样说——不算话。有比丘尼,大家都说她舍戒了,去问律师去了,律师说你当时怎么说的?“她故意惹恼我!”他说“你回去吧,你是比丘尼,没问题。”为什么呢?她是愤怒了,不成立。

我们要细细的思维啊,我们很少认认真真地去思维自己的心理需要,很少!大部分是被情绪,被激励,被鼓噪,被某种因缘所诱惑而造成的一种非心理实际情况的一种状态,实际是失心状态,这就是我们的无明业力、烦恼业力。我们大部分状态是那样子,就是迷失状态,不能自知自了的状态。所以我们心一思维,你根本没有什么我要理解这个,理解那个,根本都没有。(居士:不需要。)我们都可以观察。

很多人看电脑,我问了很多孩子,我说你累不累呢?他说下来累,在那上边的时候不累,手脚都冰凉了,感觉在上边不累,下来累,感觉下回再也不看了,但是呢,一看到荧光屏又点击上了,为什么呢?习惯!他明知道这个东西会把他搞得筋疲力尽,他还是要去。他们抽毒的人,第一次抽会恶心,吐,哎,就这个东西吸引他了,他下次说我看这次吐不吐,那就好的多了,再就上瘾了。并不是他真正需要,多是好奇、习惯、推动、鼓噪、迷失,带来的一种作为,但真正反思到我们内心究竟的意乐,没有一个人这样做的。

居士:嗯,还是要真正地去思维,真正的思维自己的需要

师父:这特别的重要,所以说正思维是极大的一个宝库,正思维就是诸佛如来藏与凡夫的阿赖耶识的一个切面,正思维就可以步入净识,如来藏,这个就可以变成流转的识心、迷失的识心。正思维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它组合起来,表达出来,它俩是不对立的,但我们很少正思维。

居士:对,对,还是要培养。

师父:对,第一个概念,我们一切言行举止皆是业习!一定把这个业习给它定位,你再去观察它,特别重要。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皆是业,皆是罪——你最少是业,后面才是罪。一定是个习惯,一定把它定位了;定位了,给它起一个名,它是什么样的业呢?然后再把它名言,名言无得失,只是个名字,无善恶,无来去,此性彰显。所以你观察观察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共性,那你就解放了。说此性无作无为,无色无名,何以作为呢?你自己就审视自己,我的心,我应该怎么用心了,这时候你的心开始当家了,当什么家呢?你心平摆在那个地方,你想干什么你知道,我的心在起作用,心在起作用,意在起作用——不是你的心,共用的心在起作用,共识心在起作用,法界心在起作用,如来藏心在起作用。你慢慢就会真正体会到诸佛如来证得法性之周遍的真实了。我们不犯于某一业,某一点的……,哎呀,这个好事我做了,那个坏事我拒绝,不是,一切事皆是正觉之善巧,一切因缘皆是阿耨多罗三耨三菩提之资粮,那你当下就此心安稳了,我也不去攀缘了,也不去拒缘了,正面面对人生,觉悟人生,圆满人生。那我们就可以修行了,做一个真正的修持者,所以念佛者他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但是你要是这个格式第一步解决不好,你后面的正思维十分难以形成。因为啥?你从一个举心动念,两个举心动念,一个事情,两个事情,一个口语,两个口语,你观察到自己的业习,业习的名字,名字呢无来去,无染净,观察它的共性,不断地观察共性,共性,共性,共性……这样万事万物的共性你突然认知到了,大地山河皆是法王身,你知道这个法身了,法身清净,法身平等,无处不在,无处不显,那你这时候用心你应该知道是什么心了,说一举心就是法界全体,一妄皆妄,一真皆真,这时候回到法界的源头了,源头。这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唯识心,什么叫一切唯心造,你能找这个源头了,你做得主人了,什么主人呢?不是上帝,也不是奴隶,是什么呢?是主人了,你有自由的权利。这个事我可以做,我可以思维,这个事我可以不思维,我可以去舍弃,也可以去做。他是完全自主的,他面对自己的顺缘逆缘,他就会赞美它,此法性所显,此因果所彰,你会赞叹它。别人打你一下,你也会感觉,善哉,不可思议!

有一个金山活佛的故事,有一次,有一位老居士病倒了,是一位女居士,瘫在床上,瘫痪,他就去看她,他抓着她的手,哎呀,老同参,这个那个,说了很多,她儿子就站在那里气呼呼的,说这个和尚不要脸,这个老和尚不要脸,这个不要脸的和尚,怎么怎么地,把马桶就准备好了,金山活佛说完了,马桶一扣就扣到金山活佛脑袋上,金山活佛就没有摘掉,就扛着走了一街,别人看了就说:你看这个和尚。他说:“甘露啊,甘露灌顶,甘露灌顶!”他那真是大彻大悟,悟到什么地方呢?就悟到那个地方了,粪桶浇头,甘露灌顶了。他顶了一条街走出去了。

一切皆是悟境啊!一切皆是妙用!啥叫悟境?你就觉悟在当下就行了。要是我们肯定最少得打他一拳,对不对?你脏水泼我,我肯定也脏水泼你的,对不对?但他真是悟了,悟什么呢?一切时处莫不是妙用!一切时处莫不是踏实!一切时处不舍不取!只是感激与赞美!这就是所谓的我们在这个随意的修持中呢,就会真正地证得一切法、一切事的共性,你就从这共性中解脱出来了。怎么解脱?每一事、每一物,你把它这样一处理,很重要。

居士:这样子,即使我们即使在家也是很快乐的。

师父:这跟在家出家没关系的。弥陀摄化十方众生,等觉、妙觉,凡圣众生同等对待,一时摄化,它不假这个东西。

居士:就是很快乐地这样观察。

师父:弥陀让我们全部出家,对不对?整体摄化,他不遗漏一个人嘛,这是从共性教化的,这一点要看得到就行了。

……人要是把什么都当成福报就最好了,那是真有福报,什么时候都是福报,那太好了。

居士:我在北京感冒了,我要借一个借口先回广州去休息,病好了才过来。后来想想,按照师父的正思维想想,不对,还是过来了。

师父:不是我说的正思维,是你需要不需要正思维!实际说我们很多习惯,我们把它装潢的很漂亮很美丽,来诱惑自己。(居士:对,找很多很好的理由)很多奇怪的招数,实际都是自己在糊弄自己,然后去成熟这种。(居士:所以要去揭开这种假的(面纱))你要真正地对自己负责任,我就用一天我认认真真地用一个念头我去观察它,它是不是习惯业力?要是习惯业力,我给它起个名字,我来处理它一次。你处理过一次之后,你再多的理由你知道是在编理由,不要编理由,但我们无始以来编得习惯了。

居士:但一开始是很残酷的。他把自己的伪装一层层撕去。所以,现在习惯了,有人找我聊天,我也把他剥掉,剥掉以后,他就明白了。如果是无自性的东西,你去观察它,它一定最终是留不住的。

师父:真要认真,这个认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吹牛,说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这样观察中,你可能是太要求高了。我一天就观察一个事,两个事,一个念头,两个念头,很准确地知道它,然后说这可以代表我今天所有的生活,你今天的生活没问题,明天你再观察一次,这又代表我今天的生活,你慢慢地就观察得多了,你就会喜欢观察了。但你没有一次完整地观察……,你看那个菩萨来问我了,我说你不观察它是习气,你不观察它,后面你给它确定个名字,你给它名言化,你根本没法处理,共性化都找不来共性的。第一步一定要准确,举心动念皆是业,皆是习气烦恼。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它是总打包,什么都给你打包了,打到什么了?打到眼前我看着了,你看是不是?一看,的确是!不管你想多么高明的,多么卑下的,多么圆满的,多么清净的,多么真实的,你放到眼前,一看,都是业习。

居士:但是经常这么看自己很残酷的,刚开始很残酷的。

师父:我被人咬过,你知道吧?讲了这个以后,哇!扑上来咬我一口。(居士:很残酷的)他说你也太无人道了,惨无人道,把我所有的感情都剥夺了。

居士:很残酷,但是熟了就敢这么说他,不熟的不敢。

居士:回家自己去看,去观察。

师父:要不然咬别人了。哈哈哈……

居士:借算命的机会把他给剥开,他就没话说了。

师父:这种作法呢不需要给自己压力,太大的压力,说我要追求个啥,不是,你在很平白的情况下看一看,就这五个格呗,就像做冰块一样,浇上水,放到冰箱里面一冻,再拿出来,一扣,扣出来,就是个冰块,这么个冰块,这么个冰块,这么个冰块……,好,一看,冰块是它的共性了,找到它的共性就好解决问题了。现在我们大家修行不成就的,建立人我的东西,就是没有一个共性的认知、共性的观察。这是张三的,这是李四的,这是……建立了很多坚固的这种东西,所以它就落在差别相上,没有找到共性。共性就能粉碎一切差别相的蒙蔽,归结到究竟的自性上来,这十分重要。

这个过程呢,唯有佛教认认真真来教授我们,希望我们有一个彻底地对法界观的认知,对世界观的认知,对所有的人——有情无情的认知。所以,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这是真实不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