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1963年7月25日-),原名牛志红,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曾是中国大陆女歌手,出家后法名释昌圣。1963年7月25日出生于河南。5岁时父亲去世,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来成为河南省戏曲学校75届表演班学员。毕业后,李娜先后去了河南省豫剧团、河南省歌舞团,再后来又去深圳学习唱歌,随后又漂流到北京。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此后在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出家为尼,法名释昌圣。
李娜为何出家?
多年前,唱着《青藏高原》、《嫂子颂》的李娜毅然退出歌坛,到张家界的天门寺削发为尼。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娜为何会剃度出家?究竟是什么使她厌倦了红尘,放弃名利双收的演艺事业,甘愿与一盏青灯为伴呢?
为了破译这个密码,我们再次登上孤耸巍峨的天门山,努力寻找李娜的足迹……
天门山上,李娜长跪不起
1997年5月23日,李娜登上了天门山。在此之前,李娜对张家界天门山一无所知,完全是密友杜禹的极力推介。那时,请她唱歌、请她录VCD、请她上台领奖的邀请络绎不绝,可李娜却厌烦了这纷繁的世界,一挥手把人间是非丢得干干净净。
李娜的心随着天门洞的变化而激动着。一种肃穆、庄重、敬仰、向往的情绪油然而生。她说,她要朝拜天门。于是亲自在小镇上买了鞭炮、纸钱、香烛,到达山麓水库边,天门倒映水中,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李娜焚香化纸,将一柱香高举头顶,面朝天门长跪不起。她的脸色是庄重的、虔诚的。此刻,噼噼啪啪的炮竹在山谷鸣响,人们看到了李娜眼角的泪珠。
没有官方的指使,三千多个农民自发赶来看望李娜。在大都市,这种歌迷捧场的情景实在不足挂齿,但在大山沟里能见到这种亘古不遇的事,是足以让李娜荣耀一辈子的纪念。李娜感动了,给农二哥们回报了一曲《走进西藏》,农民们下面叫:“干脆唱着走进天门山好了!”
正当一行人在绝崖奋力攀登,一个个都觉体力不支时,猛抬头,崖壁上忽地抖落下来一条巨型红色条幅:“李娜你好!”那是天门山林场工人临时赶制的。这一下,山上山下一片欢呼。李娜心潮难抑,泪珠如泉
她第一次认识天门山的博大,更认识天门山人的质朴与善良。
李娜说:我听到天籁之音
在天门山小住几天后,李娜以理智与勇气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正式提出将户口从郑州迁移到张家界永定区;二是在天门山选址造屋,要在这里住下来。
此消息一传出,全国媒体哗然!她的亲朋好友、上司同事,都睁圆了眼睛:这李娜脑子出毛病啦?倒是张家界150万人民都为之高兴、为之自豪,李市长发话:李娜可在张家界任何一个地方选址建房,而李娜哪里都不去,单看中天门山,就在山顶有树有水的“宝葫芦”地造了几间木屋。图纸是她亲自设计的。屋后还拨了一块菜园地。山下农民把木材一根一根从一千五百多米高的绝崖抬上山。一个月后,小屋建成了。
每当旭日在天际划出一线红,李娜即“闻鸡起舞”,对着朝霞天风,练啊,唱啊,那嗓音冲破云层,冲出峡谷,与霞光碰撞。这时,她突然悟出了天门山寺那幅古联“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的深刻内涵。对!艺术的追求就是要达到“山上无山山独尊”的极致。也只有这种博大的心胸,才能使自己的“音乐元素”得到升华。李娜曾与友人谈过人的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难道这是李娜出家的早期思想萌芽?李娜喜欢和朋友逛寺院,开始是好奇,后来,她在听僧尼唱佛歌时,心灵忽地一阵颤抖。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佛音的理解仅存在于表面,十分肤浅,只有对佛经中的词、意、曲、谱、音进行彻悟,才能得到它的真髓。她终于彻悟了曾经让她激动,让她不安,欲为又不敢为的一种决策:出家。
李娜坦陈出家之谜
有人揣测李娜出家,原因无非有四:一是对现实不满,出家欲逃避生活中的困扰;二是婚恋失意,看透了儿女间的情短意长;三是一时冲动,制造炒作材料,以哄抬自己;四是苦于在音乐界登峰造极,再突破很难,不如及早功成身退。云云。
今天,她终于坦言:“以前的我并不快乐。”李娜说:“我过去的生活表面上很丰富,可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内涵。唱歌、跳舞,成为媒体跟踪的对象,这几乎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容,身不由己陷入了名利的追逐之中,欢乐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还要掩饰,戴着面具生活,永远也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杜禹说:李娜出家是她经过长期思考作出的理性决定,毫无沽名钓誉之嫌,更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恰恰相反,她之学佛,就是对中国音乐界走不出世界的挑战,她是想通过学佛,从佛音中领悟音乐的大智大慧。她这样做,就是为明天闯世界积累本钱。
据了解,李娜目前在美国洛杉矶一家寺庙里修行,法号为“昌圣”,每天“念经,做法事”。她的妈妈也在洛杉矶生活,并时常与她见面,而有关她过去演艺生涯的剧照、纪念物品之类的东西,李娜说“都扔了”。(以上摘自《采风报》金克制/文)
曾以一曲《青藏高原》震撼人心的李娜,她曾为一百六十多部影视剧配唱过二百多首歌,十年的歌唱生涯使她和无数的奖项连在一起,中国影视剧中几乎一半叫响的歌都是由她首唱的。九六、九七之际,正当李娜歌唱技艺处于颠峰状态之时,她却急流勇退,毅然决然地在山西五台山削去青丝、落发为尼,一九九八年远赴美国专志学佛,日前回国将到湖南张家界天门寺当住持,并在那里长期研学佛学。时隔七年,当初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娜,为何会剃度出家?这个问题至今仍深深困扰着热爱李娜的歌迷们。
当时有一篇报道曾这样议论道:“这不是一盏青灯古佛,毁了一生前程么?”李娜的一位朋友则如是评论说:“李娜出家是她经过长期思考后作出的理性决定,毫无沽名钓誉之嫌,更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
其实李娜出家之前的某些生活动向,已暗示了她未来的人生走向。有篇文章曾记叙道:出家前,李娜将户口迁到了张家界,并在天门山山顶一块有树有水的“宝葫芦”地造了几间木屋。图纸是她亲自设计的,屋后还挖了一块菜园地。小屋建成后,李娜天天缠着守林员漫山遍岭挖野菜,什么汁儿根、百合、石蒜等等,她自己说,大自然给人类最真实的馈赠,她要返朴归真,回到人的“本真”状态……
还是听听李娜自己的声音:“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
“一九九五年,我的两个信奉佛教的朋友说我脸色不好,给了一本经书让我念,我当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放了许多天没去管它。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就拿出那本经书读了起来,突然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就喜欢上了佛。与佛结缘使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命运真的会在瞬间被改变!”
“从顿悟的那一刻起,浸满身心的就是兴奋痛快的感觉,至今仍是如此。记得刚上五台山时,兴头高的不得了,就像小孩子找到了好玩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做早课时,看到有人打瞌睡,觉得简直是大逆不道。后来由于高山反应,浑身浮肿,自己却一点也没有觉察,还是别人发现的,只因全部身心都已沉浸在佛经中。”
“原来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圈子里,为名利拼搏,为金钱挣扎,现在则有了一种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觉。”
“我喜欢清净,没有家庭和孩子,这样好,我喜欢。实际上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我喜欢新的事物,接触佛教才四年,还是个刚起步的孩子,唱歌还唱了十年呢!”
“修行就是修心,要先度已才能度人,我觉得人要活得真实,活得善良,活得柔和。”
“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或是其他行业的什么人转而研究佛学,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就因为我是歌手,大众人物,就引得人们那么关注。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特别,我喜欢做就去做了,就这么简单。说起还俗,我没有还俗的问题,我现在与俗就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我人就在俗中,与别人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不用再引述更多的话语,一个基本已上道的出家人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如果李娜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之人的话,那她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则表明她的实证功夫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佛法的确不是什么怪异、神通的大展台,佛法也绝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清玄之谈,佛法就是生活的智慧!在日常流动的生活长河中,处处都泛起佛法的涟漪,只不过有人意识不到,有人又太过搜奇揽胜而已。在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我们已约略体会得出李娜拥有的那颗平常心。无一法不是佛法,能将社会当成修道场;既能自我修炼,又能无声润物;一方面随顺众生,一方面又不舍初衷,这并不是一个凡夫可能做到的。
李娜不仅自己走上了解脱之道,还将母亲也度入佛门。
把尘世中的烦恼和过去名利场的经历、成绩、荣誉、教训全都抛诸脑后,我寻找原本蕴藏在我们每个人心灵之内的那么一种清静的觉醒,那么一种安宁的本性的冲动,然后潜下心来,慢慢领会自然与人类生来即已具有的和谐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