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一法师

"

释纯一,男,汉族,祖籍江西,1964年1月出生,1982年9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礼一诚太师出家后受具足戒。1986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毕业,后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哲学·人文”博士课程结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人文”博士课程在读。蒙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大和尚传法,为临济宗第46代、沩仰宗第11代传人。聘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研究员职称。

纯一法师原名_纯一法师书法作品_纯一法师最近的消息_纯一法师简介

纯一法师原名_纯一法师书法作品_纯一法师最近的消息_纯一法师简介

纯一法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纯一法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文/大公佛教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阁下之邀,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于10月10-11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平与和谐宫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为期两天,以“宗教领袖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来自46个国家的宗教组织代表、知名宗教领袖人物、政治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等组成的82个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世界宗教领袖大会。与会代表就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诸如全球气候、环境污染、地区和局部安全、地缘政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以及全球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大会还发行了一枚纪念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15周年的特别邮票。

▲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现场

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开幕式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值得称道的是,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也作为特邀贵宾应邀出席了大会,共襄盛举。

纯一法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全球宗教界人士有必要提升合作水平以消除“新铁幕”。并指出,新世纪已经开启了18年,但和平、安定与富足并未成为人类发展的趋势,世界仍面临着互信不足、敌意和冲突等难题。他认为,世界局势目前进入了不稳定期,国家间和地缘政治集团间正在形成新的“铁幕”。对抗性制裁、宗教间和教派内冲突、贸易战、环境污染等困扰着全球的政治和宗教人士。纳扎尔巴耶夫呼吁宗教领袖们关注世界和平,在推动对话和促进和谐共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说,有必要将宗教领袖和宗教组织间的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以促进世界范围内冲突各方构建起建设性对话机制。此外,纳扎尔巴耶夫还建议在大会基础上打造信息平台,帮助人们远离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行为。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宗教领袖们应呼吁各国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纯一法师亲切交谈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纯一法师

▲纯一法师将亲手刻写的紫砂壶作为礼物赠送纳扎尔巴耶夫先生把玩收藏,寓意“富足平安”。

大会上,宗教领袖们一致支持建立“纳扎尔巴耶夫发展宗教间和文明间对话中心”,以表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以和平与和谐的名义对全球互动进程做出的杰出贡献,为此,颁发了“贡献奖”与“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荣誉勋章(共14名,其中,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负责人王立获此殊荣)”。11日,通过并发布了《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声明》,确定于2021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第七届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纳扎尔巴耶夫在总统晚宴上致辞并表示对宗教领袖维护世界和平寄予厚望。

开幕式结束后,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和平与和谐宫一楼大厅与宗教领袖们愉快地合影留念,并在当地时间晚七时在Saltanat Saray.设晚宴盛情招待了与会领袖及成员。

▲开幕前,哈萨克小朋友合唱民歌祝贺盛会开幕。

▲主办方为参会代表人士安排了各自语言的同声传译,便于聆听。

本届大会开幕前,10日上午,召开了“宗教领袖理事会第三次峰会”,纯一法师、李光富道长分别代表佛教、道教界,成为理事,出席了宗教领袖理事会第三次峰会。

▲宗教领袖理事会第三次峰会现场

▲纯一法师与李光富道长在和谐宫前合影

▲纯一法师向哈萨克斯坦参议院(议会上院)议长、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秘书长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赠送一带一路丝绸羊绒围巾,并有所书“福”字,寓意丝路文明福泽绵长。

▲纯一法师向哈萨克斯坦参议院(议会上院)议长、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秘书长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赠送其亲手刻画的紫砂壶【松竹韵福】(朱泥,一粒珠。)寓意高风亮节。

▲一面刻写:松竹风韵

▲一面刻画:蝙蝠飞来,寓意丝路之福云集而来。

▲会议期间,纯一副会长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哈萨克斯坦宗教与社会发展部部长达尔罕卡列塔耶夫先生递交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邀请函,部长深表感谢。

▲会前,我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先生,特备素宴欢迎中国宗教代表团主要成员。

10日上午10时,在和谐宫顶层8楼“摇篮大厅”召开了“宗教领袖理事会第三次峰会“,会议由哈萨克斯坦参议院(议会上院)议长、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秘书长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先生主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17名代表出席了峰会,他们分别是:佛教代表纯一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哈木巴喇嘛筹资拉耶夫达木巴扎夫(世界佛教徒联合会副主席、蒙古Dashichoilin修道院院长),道教代表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霍米布尔卓尔德哈拉(琐罗亚斯德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伊斯兰教代表:谢赫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特塔耶布(至尊伊玛目爱资哈尔<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阿布德热合曼本阿卜杜拉阿里扎伊德(世界伊斯兰联盟<沙特阿拉伯王国>副秘书长),阿亚图拉穆赫辛穆罕默迪阿拉凯(世界伊斯兰学派大会总书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阿里埃尔巴什(土耳其宗教事务办公室主席), 赛力克白哈哲欧拉兹至尊穆夫提(哈萨克斯坦穆斯林精神委员会主席)。基督教代表:耶路撒冷圣城的至圣族长,包括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叙利亚,约旦两岸,主教西奥菲勒斯三世(圣西翁和加利利的迦拿),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扣扣帕类漫理我(宗座立法文本解释委员会名誉主席<梵蒂冈城>),吾勒麻色维尔姆斯大主教(路德会世界中欧和东欧联盟副主席<瑞士>),瓦罗扩拉姆斯基伊拉里(俄罗斯东正教会莫斯科宗主教外部教会关系部主席大都), 理查德阿特金森(贝德福德主教英国圣公会教会代表<英国>)。犹太教代表:伊茨哈克义乌色耶夫(以色列赛法迪拜犹太教牧师)、戴维劳(以色列酋长阿什肯纳齐拉比)。印度教代表:苏玛雅萨米尔山提拉(印度学和宗教间对话的研究研究所主席)。来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代表有:外交部长哈伊拉提阿布热合曼沃夫、宗教与社会发展部部长达尔罕卡列塔耶夫。

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以下议程:1、哈萨克斯坦参议院(议会上院)议长、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秘书长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先生致欢迎词,2、关于宗教领袖理事会的组成,3、批准大会文件成果,4、批准宗教领袖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的日期,5、批准第七次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的召开日期,6、通过宗教领袖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纪要等。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第VI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其他相关议程、讨论了《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声明》草案以及《声明准备23条》,呼吁所有善意和信仰的人们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为确保世界和平与和谐负起各自的责任。

根据会议安排,作为佛教界的代表,纯一法师在理事会上率先致辞,他说:“很高兴,在这硕果累累的美好季节,来到弃核之国哈萨克斯坦,同时,非常感谢大家!让我作为宗教领袖第三次理事会一员,出席此次峰会!使命光荣!愿与各位领袖们一道,为共建和谐世界贡献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世界和平与和谐需要宗教,宗教多元发展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愿与大家分享中国佛教的菩萨道精神,用身心不二、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的佛教无分别理念阐扬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致力于和谐平等原则下的世界文明共享、经济共享、生态共享、伦理共享,抵制一切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以及网络污染源等,共同维护安全祥和的世界秩序,共享太平盛世!在此,我想借用哈萨克斯坦著名诗人阿拜的箴言表达此刻的心情,并与大家分享和铭记:不要迷失方向,在歧路上彷徨,要踩着康庄大道一步步向前。”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开幕式上表示,将建立不同宗教和文明对话中心,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11日下午,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的领袖们聚集在位于阿斯塔纳的和平之壁纪念碑前,用各自宗教的独特方式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和谐祈祷祝福。纯一法师(中)至诚念诵《心经》,祈愿:灾难消除,干戈永息,人类永远和平相处,世界持久和平!

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为团长、副秘书长刘宇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7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成员有:王立(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负责人)、季全、陈妙玲、缪世龙、胡家莹。并与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金汝斌副会长等一同前往,国家宗教局派出外事司王伟芳处长等共同出席,组成中国宗教代表团,时间虽短,但规格高,意义大,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怀与重视。

▲中国宗教代表团合影

在本届大会框架下举行了全体大会和4个分论坛会议,议题分别是:“21世纪的和平:全球安全的概念”“地缘政治变动中的宗教:合作新机遇”“宗教和全球化:挑战与应对”以及“宗教领袖和政治家携手克服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纯一法师11日在“全球安全概念-21世纪·宣言"的会议上做了主旨发言,题为《构筑和谐包容命运共同体 共享璀璨宗教文明成果》。

纯一法师11日在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框架下举行的题为"全球安全概念-21世纪·宣言"的会议上做了题为《构筑和谐包容命运共同体 共享璀璨宗教文明成果》的发言,他在大会上阐述了佛教教理教义和历史传统中蕴含的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内涵,他在讲话还特别提及哈萨克伟大诗人阿拜·库南拜吾勒的箴言,以为共勉。

此次峰会吸引了全球宗教和各界的普遍关注,凝集全球宗教领袖们的合力,汇集智慧,聚焦新世纪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新的难题,提出了宗教界的关切与期望,积累了经验,为谋求人类未来的安全与幸福,贡献了智慧与心力,收获了丰硕成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哈萨克斯坦国际电视台、国际通讯社和驻各国大使馆在最快的时间里频频发布新闻,其他国际性媒体也纷纷报道了大会的盛况。

▲纯一法师11日在"全球安全概念-21世纪·宣言"的会议上作主旨发言

"根据佛教教义,所有人都应对彼此相互同情,法律不得互相矛盾。团结是人的灵魂和肉体为整体。同样,人与社会也不应分离。只有当我们致力于慈善及正义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的原则。佛教教义正在于此。"纯一法师说。

纯一法师表示,"你希望得到的东西,也祈求其他人能拥有"是佛教教导的理念。所有文化和宗教的教义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希望人们幸福、富裕,要避免走弯路。就像阿拜·库南拜吾勒所希望的"仔细走好人生每一步,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开始做起,致力于美好的事物。

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是由纳扎尔巴耶夫倡议举办的国际活动,首届大会于2003年举行,每3年召开一次。此次会议期间,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纯一法师同世界其他传统宗教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沟通与交流,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佛教“慈悲与智慧之声”,展示了中国佛教对外的良好形象。

▲以上为中国佛教协会纯一法师与各国宗教界领袖及其成员们亲切交流场面

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哈国政府筹办,每3年召开一次。大会旨在为世界各宗教之间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宗教领袖在维护世界和平、以人为本等宗教视角更好发挥作用,使大家能够就相关主题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促进国际间的宗教交流。

以下内容为纯一法师在“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上的发言,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构筑和谐包容命运共同体 共享璀璨宗教文明成果

——在“第六届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上的发言

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

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 纯一

尊敬的总统阁下

大会主席

尊敬的世界各国的宗教领袖们

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吉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充满丰收的美好时节,我们中国佛教代表团应邀来到美丽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在宗教大国又是弃核之国,与各位同仁出席论坛峰会,共同探讨“宗教领袖共建和谐世界”主题,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是无上的光荣,更是崇高的使命。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当前国际政治多极化、文明多重化、宗教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应该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构筑和谐包容的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人民,共享宗教文明的璀璨成果。

哈萨克斯坦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足资镜鉴。作为联通欧亚的枢纽,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更是中国致力和平发展,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重要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几乎全民信教,宗教文化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宗教国度,宗教政策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一带一路”是宗教文化交流互鉴之路,更是和谐包容之路、和平友谊之路、共同发展之路。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一带一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多元宗教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留下了交融互鉴的印迹。诗佛王维有句古诗说得好:“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文化的融合如春风化雨、蝴蝶振翼,相互依存,相互感应,正如《周易·乾》卦所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千年以降,“一带一路”传播宗教文化的光芒辉耀古今。如今,沿线宗教界在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大潮中,继续追寻深厚历史脉络、发掘文化积淀基因,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融合的新途径。

“一带一路”为世界宗教提供和平发展的良好契机与融合理念。实践表明,中国能向世界提供“协和万邦”的宗教和平发展理念,“强而不霸”的宗教关系行为准则,和平发展与求同存异的中国宗教价值理性,以及互惠包容的中国宗教文化精神。中国宗教文化始终展现出全球化的视野、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谐共存的生态、合作共赢的常态,并成为中国宗教文化品牌,为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发展贡献了智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远大情怀,致力于不同宗教文化沟通互信。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了我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当今世界,多元并存与和谐发展是它的本质,构筑命运共同体更是大势所趋。对宗教界而言,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大好因缘,更加奋发有为,共同推进不同宗教信仰间的沟通与融合。

▲大会现场

中国特色的佛教是世界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源于印度,与本土儒、道、诸子百家等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最终创造性地衍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中国特色的佛教,是在长期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影响浸润中形成的中国化的佛教,蕴含着群众性、长期性、文化性、伦理性、社会性、和谐性、包容性、圆融性、国际性,深深融化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佛教的圆融智慧和大慈大悲,主要体现在跨越时空、跨越种族、超越国界,包容一切文明、一切人群、一切文化,蕴含着亘古常新的特质。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建立在平等、无分别法基础上对一切生命的终极关切与悲愿。历史上,佛教从来没有因为传教而采取过大规模的暴力恐怖事件,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色,是古丝绸之路和平精神的美好写照!佛教的超迈境界,即是不二法门。所谓不二,具体体现在:身心不二,身体跟内心世界不能对立,应该统一;自他不二,就是自己和他人、个体和大众不二,不能分割开来,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惟其如此,方能理解大乘佛教的“同体大悲”思想,才能真正认识到“自他一体”,才能从佛教教义上彻底认识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所以,两千多年来,建立在慈悲、平等、自他一体思想基础之上的佛教戒杀、放生、护生理念,深入世界人心,尊重包容与合作,克服自私、狭隘、偏执以及歧视、冲突和矛盾,强烈谴责不公正、不合理、非人道主义和大规模侵犯人权的丑恶行径!为抵制暴力主义、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极端主义、霸权主义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这一理念能够成为世界伦理的基本元素与善良操守,为人类的福祉与持久的和平做出宗教界的积极贡献!

世界上不同的宗教信仰,虽然其契合众生的角度、层次有所不同,但关心他人、关心人类、关心生命、关心未来,是世界各大宗教的基本教谕与主旨。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各大传统宗教内在本具并共同遵循的“黄金法则”。佛陀教示我们:“在我为所不喜不悦者,在人亦如是,我何能以己之不喜不悦加诸他人。”基督教《马太福音》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穆斯林《圣训》教导人们:“你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施及于众人。你自己所讨厌的,不要施与别人。”

缘起性空,一切随缘,万法归一。我深信,世界上的不同宗教文化一定能够从人类共同的福祉出发,秉持自他不二、万物一体的人类共尊伦理,远离狭隘和偏见,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欣赏和宽容,散播仁慈和善良,避免敌视和仇恨,远离纷争和战乱,选择对话、摈弃对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乐大美。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不要迷失方向,在歧路上彷徨,要踩着康庄大道一步步向前”!他还说,“仔细走好人生每一步,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各自的宗教做起,共同沿着命运共同的康庄大道,营造人类祥和光明的未来世界。

往事越千年,驼铃声依旧。“多元通和”的佛教,就是古丝路文明输送给中国最宝贵的礼物,因而形成了佛教意义上的“一带一路”,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与本土的儒、道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灿烂的传统文明的支柱。大乘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色与优秀品牌。大乘佛教的主要内涵就是八大宗派,呈现给我们的特质就是菩萨道精神,中国就是行菩萨道的国度,重在行持,贵在担当;八大宗派、五大菩萨是中国佛教精神的集中体现。五大菩萨观音、文殊、地藏、普贤、弥勒,他们表法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悲、智、愿、行、慈,就是要建立法界命运共同体,“恒不忘失菩提心”,要彻底的普渡众生,既没有凡夫俗子,也没有六道轮回,人人都能成佛。

通过弘扬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思想来对外表述中华文明的品质,也可以充分展示我国对外平等互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因此,也可以本质的说,中国梦也就是菩萨的梦、人民大众的梦,也是世界梦的主要组成部分。佛教认为“此有故彼有”,就是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互帮助,和谐共生,方能促进多元发展,天下太平。

既然佛教是一带一路带给中国的思想瑰宝,那么,我们就应该既是佛教传统的“继承者”,也是继承发扬佛教宗义的“守护者”,如今,我们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化的佛教分享给世界。只有打破藩篱,增进互信与沟通,方能在彼此交流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构建人类共同体,既是未来社会安定的基本前提,又是保障个人和国家发展根本利益的出路。参与其中的我们,每一位宗教界人士都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让我们坚持多元宗教,携手促进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宗教界与非宗教界之间、宗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和谐沟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愿景贡献心力和智慧。我深信,以此为先导,未来世界必将和谐光明、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谢谢各位!

▲纯一法师接受阿塞拜疆国家电视新闻釆访

多读艺点: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纯一参加第六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

弘一慧灯,永耀人寰——纯一法师撰文纪念弘一大师出尘一百周年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大和尚在范文才写经心得书法展开幕式致辞

...查看更多
纯一法师:马祖道一揭示生命的密码
纯一法师:马祖道一揭示生命的密码

纯一大和尚为黄梅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学员开示

编者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大和尚在黄梅四祖寺禅文化夏令营上曾为全体营员做了《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圆满人生 从马祖洪州禅到生活禅》的专题讲座。纯一法师从洪州禅对六祖禅风的继承与弘扬、洪州禅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平常心是道 的家风特色、洪州禅风与生活禅的内在联系等方面阐释了马祖道一家风对生活禅的深刻影响,使营员对生活禅的理论来源有了一定的了解,听了大和尚的开示,营员们对于禅宗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识。大公佛教将全文连载刊登,以飨读者。 3. 法筵初开时期:佛迹岭和西里山

马祖在南岳度过了青年时代,也是他的参学时代。三十三岁之前行脚福建和江西,开始了他以后大半生开堂说法、蔚为大宗的 祖师 生涯。

唐天宝元年(742),马祖道一云游至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市)佛迹岭。在此住下之后,树茅立庵,自创法堂,开始说法弘教,并收道通、志贤、明觉等为徒。[9]

大约在天宝二年(744),马祖道一离开福建,率徒众来到栖止建阳近邻的 抚之西里山 [10],立寺修禅。抚,即抚州。考有唐一代,武德五年(622)设抚州,天宝元年(742)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抚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西临川以南抚河流域,治所在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11]西里山,当地人亦称犀牛山,坐落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桥东北方向,离抚州市中心不远。其山不高,形似犀牛,前方有两口池塘分列两侧,人们喻之为犀牛之双目,故名。据《正觉寺简介》,犀牛山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被 移土筑堤 ,今已不存。[12]唐开元十五年(750)前后,马祖来此诛茅盖篷修行数载。由此开始,马祖道一与江西结下了不解之缘。马祖道一不仅在这里度过了大半生,他弘法的主要地区也在这里。他在江西高振法鼓,僧俗向慕,天下归心。就连节镇大帅、郡县长官也对他屈尊枉驾,恭勤咨询。因此历史上常常把称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 江西马大师 。

在抚州弘法期间,先后吸收超岸、慧藏、智藏等弟子。超岸于天宝二年在抚州石巩寺投马祖道一。除西里山投奔的弟子外,再加上从福建建阳跟随而去的道通等,马祖道一的法席应当比建阳佛迹岭时有所扩大,但数量毕竟少了些,这可能也是马祖后来下决心南下龚公山的原因之一。

4. 丛林初创时期:虔州龚公山

龚公山,今名宝华山,位于今江西赣县田村镇东山村。史料中称之为 虔之龚公山 [13]或 南康龚公山 [14]。 虔 指虔州,唐代虔州设于武德五年(622),辖境与今包括十八个县市的赣州市大体相当,治所在赣县。南康在隋为郡、县,在唐仅为县置。南康郡最早设于西晋太康三年(282),隋开皇九年(589)废止,改为虔州,大业三年(607)复设南康郡,唐武德五年(622)再废,复为虔州,治所均在赣县。[15]相传,龚公山昔为隐士龚亮栖所。马祖道一向龚氏求施一衣之田、一烟之山,龚氏满口应求。马祖道一展示神通,解袈裟抛向空中,正好蔽日,又燃一香,缓缓将烟送至全山,至此,龚氏的田和山地全部奉献给了马祖道一,此即龚公山的由来。马祖道一在此建立宝华寺,从756年到773年,开堂说法近二十年。[16]

马祖道一在龚公山建立 清净梵场 的弘化活动,受到当地官员的重视。权德舆《塔铭》载: 刺史今河南尹裴公,久于禀奉,多所信向,由此定惠,发其明诚。 又僧传本传载: 郡守河东裴公家奉正信,躬勤咨禀。降英明简贵之重,穷智术慧解之能。每至海霞敛空,山月凝照,心与境寂。道随悟深。自明者在乎周物,博施者期乎济众。居无何,裴公移典庐江、寿春二牧,于其进修惟勤,率化不坠。 上述二则引文中的 河东裴公 、 河南尹裴公 ,即裴谞(719~793),大历二年(767)出任虔州刺史,到大历五年尚在任。[17]裴谞家族世代簪缨,崇奉佛法,是当时东都洛阳的显贵。他的父亲裴宽(681~755),在唐玄宗当政的40余年间曾任兵部侍郎、蒲州刺史、河南尹、范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其 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 。[18]另一方面,裴谞的家族在江西根基也非常深厚,他的祖父裴无晦曾任袁州刺史,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从弟裴胄(729~803)担任过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19];从弟的好友权德舆早年从江西按察使李兼为判官,也是马祖道一《碑铭》的作者。在裴谞这样背景深厚的地方官大力支持下,马祖道一的弘法比以往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影响也越来越大。正如权德舆《碑铭》所云: 攫搏者驯,悍戾者仁,瞻其仪相,自用丕变。 前来皈依者日多, 学侣蚁慕 ,此时的龚公山已是一派门庭隆盛景象。从现有的史料来看,马祖道一的许多弟子,如百丈怀海、伏牛自在、鄂州无等、盐官齐安等都是在这一道场参学悟道的。

马祖在龚公山弘法的同时,唐王朝也正经历一场社会空前浩劫的 安史之乱 (755~763)。整个北方都陷入战乱中,被祸最剧的黄淮流域正如《旧唐书 郭子仪传》所载的那样: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引发北方人民纷纷举家南迁,躲避战乱,而江西正是北民南迁的要道;战乱也使流向佛门的人数大增,但当时走入寺院的流民大多数 出家离俗,只为衣食 [20];战乱也使大量的北方寺院遭到了毁灭,致使僧尼逃窜, 寄食无地 [21]。马祖道一所在的龚公山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致使人脉甚旺,他以龚公山为中心展开弘法,向四周不断创建丛林、开辟道场,建立集体劳动、共同禅修的丛林制度,使南徙的流民信众和游走禅僧得以安顿下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政者颇为头疼的游民问题。吕澂先生指出,马祖 与当地官吏结识 ,是因为 当时新兴的禅宗在民众中很受信仰,一般政令难以发动的地方,往往借禅师的说服轻而易举,所以当时学禅的人常为官吏所欢迎 。[22]因此,当地官吏对马祖禅系的支持,除信仰层面的原因外,还有利用佛教义理、名僧声望以稳定社会、安抚流民的政治动机。[23]

5.丛林大化时期:洪州宗的确立

因马祖大师弘法声名远播,影响日益扩大,大历七年(772)洪州刺史路嗣恭慕名延请马祖至洪州(南昌)[24],驻锡钟陵开元寺,从此,马祖就以洪州为中心广泛开展弘法,直至圆寂,所谓 洪州宗 即正式成立于这一时期。洪州,隋开皇九年(589)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而得名。治豫章县(唐宝应初改为钟陵县,贞元中改名南昌县,即今江西南昌市)。大业三年(607)改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洪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修水、锦江、潦水等流域和赣江、抚河下游地带。天宝元年(742)复改豫章郡,乾元元年(758)仍为洪州。州境水陆四通,沃野垦辟,有鱼稻之饶,唐时有 东南都会 之誉。初唐四杰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中赞叹说: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先后治此。治所即在洪州城(今南昌)。[25]洪州城亦即钟陵。[26]唐朝在都城和诸州治敕建并供养的寺院为官寺,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国祈福和宣扬皇帝威德,日本学者冢本善隆大致为我们梳理了唐代先后四次设立官寺的基本史实:高宗乾封元年(666)诏令天下诸州各立观、寺一所;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制令天下诸州各立大云寺一所;中宗神龙元年(705)诏令天下诸州各立中兴寺、观一所,神龙三年(707)改为龙兴寺、观;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令天下在诸州各立开元观、寺一所,[27]洪州开元寺为其中之一,由梁代所建大佛寺更名而来,属唐代皇家寺院。因地处钟陵(今南昌),故称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马祖道一对所有人的自性和人格的尊重,生动明快的传法语言,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不仅对有儒道修养的士大夫、普通的读书人有吸收力,即便对手握军政大权镇守一方的官僚同样有吸引力。从他被官方请到开元寺这座皇帝赐修的古刹升座说法,课徒诲众,就足以证明他的禅法和僧团建制得到了江西地区最高官府的护持。而这种政策在后来的江西地方政府中又有相当的连贯性,从而影响着周边省区乃至皇室,这是洪州宗得以迅速扩大并终于成为中唐以来最大的禅系所具备的强有力政治保障。

在这种政治保障层面,起作用最大的,当属邀请马祖道一驻锡开元寺的路嗣恭。路嗣恭(710~780), 京兆三原人。始名剑客,历仕郡县,有能名,累至神乌令,考绩上上,为天下最,以其能,赐名嗣恭 。[28]累官至工部尚书、检校刑部尚书。大历七年(772)以检校户部尚书出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 在官恭恪,善理财赋 。大历八年,兼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封翼国公,因起用 流人 、招募 义勇 而平定岭南哥舒晃之乱。大历十三年(778)入京任兵部尚书。[29]权德舆《碑铭》载,身为连帅的路嗣恭于公事之暇,经常请马祖道一禅师到他的官署去讲法。[30]

继路嗣恭之后,洪州先后有鲍防、李兼、权德舆等地方官员,成为马祖的信奉者和支持者。鲍防(722~790),襄阳人,少孤寒。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年间累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御史大夫。建中元年至三年(780~782)年间任江西观察使,贞元元年(785)策贤良方正,贞元年间,累官礼部侍郎,以工部尚书致仕。[31]唐德宗 建中中有诏,僧如所隶,将归旧壤 ,按规定马祖应被遣返原籍所隶属的地方寺院居住,但鲍防这位 元戎鲍公密留不遣 ,从而使马祖与其弟子得以继续在开元寺传法。[32]李兼或曰李谦,陇右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官兼御史大夫,元贞元年(785)四月由鄂岳观察使为洪州刺史、江西都团练观察使,[33]至贞元四年犹在任上[34]。《塔铭》说他 勤护法之诚,承最后之说 ,《宋高僧传》也说他对马祖 素所钦承 。

马祖拥有镇帅这样一批护法檀越的鼎力相助,又居处在一个有东南都会之誉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他在洪州弘法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兴盛起到重大作用。一如灯录所云,因路嗣恭 聆风慕景,亲受宗旨。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 。[35]而马祖道一的自然适意、不假修证的禅门修行主张,也从另一个层面满足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既要求经邦济世,又不放弃自我独立人格的内在精神需求,使他们得以在仕途失意或救国抱负难以实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时的苦闷彷徨之际,将这种获得精神上率性适意而又有所超越的生活方式油然地成为个人的生活情趣与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以调剂儒家治世思想给文人士大夫带来的精神缺陷。在南昌,仅就李兼门下所网络的文人士大夫就有权德舆,即《马祖道一禅师塔铭》的作者;另一重要人物则是柳镇,即柳宗元的父亲,其时柳宗元亦随他在洪州,常随父辈前往请益;以及杨凭,即李兼门婿,其女杨氏后来成为柳宗元的夫人。而他们无不和马祖道一相互交往,思想交流也相当活跃,对马祖禅法的弘扬光大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不过,马祖禅法能够征服当时天下禅林 所谓 踏杀天下人 [36]的根本原因并不仅仅凭此种种外缘,而根本在于他悟理圆彻、解行相应,得到了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大总持印。所以,后世有人甚至撰文直接誉之为南昌历史上一位 开悟的佛 。一般的法师都是以法名称呼的,而马祖道一被禅林尊称为 马祖 、 马大师 ,则既表示尊敬,又显示亲切,充分说明了马祖的影响力与亲和力、摄受力,同时,也足见 大师 二字的崇高,《六祖坛经》中对六祖也称为 大师 ,那应该也是圆寂后之誉称。当然,这主要还是缘于六祖大师转述的禅机谶语 马驹踏杀天下人 而闻名(马祖俗姓马,故应此机) 祖(六祖)曰: 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识汝(怀让)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师(怀让)执侍(六祖)左右一十五年。先天二年,往衡岳居般若寺。 [37]到唐德宗建中年间,马祖在开元寺 居仅十祀,日临扶桑,高山先照;云起肤寸,大雨均霑。 盛况空前,因此,洪州赢得 选佛场 之美誉,禅风也因洪州得名。后世有人甚至认为马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孔子,《宋高僧传》卷十一《太毓传》所说: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座下贤圣比肩,得道者其数颇众。 据记载可知,灵默、如会、神凑、普愿、怀晖、太毓、惟宽、智常、智坚、智藏(京兆)、无业、道行、神鉴、宁贲、庞居士、大义等僧俗大德都是在洪州参问马祖后成名的。当时洪州城内其它佛教宗派的僧人也频有改换门庭,皈依马祖法座的。马祖门下聚众达 八百余人 ,因此,时人称马祖道一 大化南昌 。《景德传灯录》载马祖道一的 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 《祖堂集》又说 大师下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出现于世及隐遁者,莫知其数。 合《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二书,得有记载的弟子近八十人,而往来参学者也日众。马祖的开元寺与南岳衡山石头希迁的石台寺,成为当时倾慕南宗的僧俗信众往来参学的两大禅学中心。唐宪宗时国子博士刘轲在应请为石头希迁写的《碑铭》中说: 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 [38]

马祖在以钟陵开元寺为重心弘法的同时,也相机随缘,率徒众外出弘法传教。在此前后的数十年中,马祖率徒众跋涉于赣江两岸,南抵赣县以至大庾(今称大余)岭北;北到都昌、湖口,甚至于安徽天柱山;东至贵溪、安仁(今余江);东南则越过武夷山脉进入福建、浙江等地;西达万载、铜鼓,有数十县之广。马祖驻锡今宜黄县时,结庵于义泉寺、石门寺、石寺,达化至东岩寺(今属金溪县)。中晚年移居钟陵开元寺后,马祖在率徒众外出弘法的数十年中,先后肇建或中兴了海慧寺和静住寺(今属丰城市)、新开寺、禅山寺、佛兴寺(今属都昌县),大唐寺、开阳院(今属安义县),真寂禅院(今属南昌市郊),白水寺(今属金溪县),大果寺(今属永修县)等数十座寺院。马祖在万载峰顶庵与新建禅悟院独居习禅很长一段时间。还曾驻锡庐山多年,至今留有凌霄崖院(今属星子县)、马祖洞、马祖寺、马祖石(均在庐山)等遗迹。马祖弘法步履屡至新吴(今江西奉新),说法于宝云寺等地。转至靖安县,主持创建暇僧寺、书堂庵,并曾修复重建了六祖惠能大师弘法之地 曹溪寺。至今,禅林仍盛传 马祖建道场(江西)四十八处 之说,据江西地方志专家何明栋先生的考察,已有42处可以确定,可惜没有看到他的具体论文,只是我们在一起曾探讨此事,他口头提及过,惜乎早逝,待后来者再考。

德宗贞元四年正月,马祖年届八十高龄,来建昌石门山(今江西靖安县)的泐潭寺(今宝峰寺)弘法,他对侍者说: 我入灭后,当归骨于此。 说完就回开元寺(今佑民寺)去了。过了几天,马祖就病了,行将去世。弟子问 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他答道: 日面佛,月面佛。 他在开元寺入灭后,弟子遵其嘱按丛林规矩进行荼毗,并将其舍利护送至泐潭寺(宝峰寺),在寺后的的宝珠峰下,起建了一座地宫,用于珍藏舍利,地宫上建了一座石塔,一直修到贞元七年七月,费时三年才竣工。在护送马祖舍利来泐潭寺时,场面非常隆重,洪州刺吏李兼和建昌县令李启率众用丛林的庄严幢幡宝盖开路,烛火通明,来寺里供斋、奉献的人络绎不绝。据说,这次葬礼是继华严宗创始人法藏归真嵩山、净土宗创始人善导瘗塔秦岭之后,佛门的第三次盛大荼毗安奉仪式。从此,宝峰山得以振兴,禅院栉比,气势恢宏,盛极一时。时隔六十余年后,宪宗元和中马祖被谥为 大寂禅师 。

纵观马祖道一禅师一生的弘禅活动,建阳佛迹岭与临川西里山两地弘法虽有影响,但属于弘法的初步开拓时期。虔州龚公山 清净梵场 的建立,则标志着马祖的弘法事业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马祖移锡洪州, 隶名于开元精舍 ,并确立以洪州城为弘法中心,奔走于赣江两岸,足迹遍及于周边诸省,其弘法事业进入了的鼎盛时期,也就是马祖一生中的重要的的弘法时期,以都市辐射山林,乃至整个禅林和佛教界,正是这一鼎盛时期最终形成了马祖的洪州禅,但开风气,不为宗,当时的开元寺也因此成为了马祖的弘法道场,而泐潭寺则成为了马祖的归骨道场。后世称之为 洪州宗 。

二、马祖洪州禅法 回归平常心,日用中修证。

六祖惠能大师主张 顿悟 、 见性 、 无念 、 定慧等持 、 本来无一物 (法空),把佛性归结为清净自性,把实现佛性归结为发现自己(认识本心),这就泯合了佛与众生、圣与凡的界限,并超越了传统的法界方位和 十地 与 三大阿僧祗劫 等修持证果的方位、方式与阶梯,从而把成佛成圣的宗旨直接表达为明心见性的顿悟宗风。但在早期的南宗禅看来,现实之人身,妄心和净心仍在,且有着凡圣殊途的根本差别。即是说,未见性的众生还是有妄心,转妄成净需要 见性 。禅修要旨,在于照顾当下的心行,所谓任运仍然是任心自运,外不着相,内心不乱。

马祖将六祖惠能的当下进一步从自心自性的全体大用上加以发挥,主张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认为众生的一切表现都是清净真性的体现,不需要转妄成净就可以悟得自身本具的佛性,因为妄净一如,人性即佛性;由 心 到 人 ,强调从当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去证悟自己本来就是佛,佛就是自然自在的自身之全体;任运即是任身心自在智慧的运行,无造作、无取舍、无是非、无断常、无垢净、无增减、无来去。契合如来常常告诫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由此,马祖直接点出生命的密码: 即心即佛 、 非心非佛 、 平常心是道 ,既可以将之视为洪州禅的要旨宗风,也可视为修行的三种心路历程或境界,或者说是指示学人的三种方法。

1.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 的说法在早期弘扬弥陀净土的经典中就已出现,如支娄迦谶译的《般若三昧经》中说: 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袒萨阿竭,心是我身,心见佛。 此中的 心是佛 到马祖用两个 即 字加以统一,表达为直接、无碍、无别、无执之意,也就是 即心即佛 。在畺良耶舍所译的《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中也明确指出: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这两部经典所说的 心即佛 、 心作佛 、 心是佛 ,即告诫我们念佛、想佛、见佛、当来必定是佛乃一个过程,也就是当下之事,见心即见佛,见佛即见心。实际上,是指观想念佛必成佛的法门。将外求回归自身,将未来回归于当下,直指自佛,当下认知,不假外求。

自禅宗在中国出现之后,很多禅师都或多或少对心与佛作过深入的阐述。在禅师看来, 即心即佛 便是 祖师西来意 之下中国禅宗的根本命题,也是禅宗的根本求证, 也是佛陀在菩提树下向世人宣告的根本真理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的进一步总结。重点在突出 心 与 佛 的直接关系,指出心性与佛性的平等无别。世尊拈花微笑、达摩西来皆为此事。到六祖惠能大师时, 即心即佛 已俨然成为南宗一致的核心话头。这在《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和宗宝本《坛经》中均有记载,如《祖堂集》载六祖开示: 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 宗宝本《坛经》载: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六祖),问曰: 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六祖在圆寂前曾开示弟子: 后代世人,若欲觅佛,但识众生,即能识佛。佛即缘有众生,离众生无佛心;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 [39]六祖的许多弟子如菏泽神会、南岳怀让、南阳慧忠、司空山本净、青原行思等,也有即心即佛的举扬,并作了灵活的运用和发挥,使 即心即佛 成为南宗禅最为普遍的思想。其中,怀让禅师继承了慧能大师的 心含万法 、 心生万法 的思想,突出了心的重要地位。他曾对六位入室弟子开示时说: 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 马祖的禅法深受其师父怀让的影响。试看 马祖盐醋 这段公案:

马大师阐化于江西,师(怀让)问众曰: 道一为众说法否? 众曰: 已为众说法。 师曰: 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 众无对,因遣一僧去,云: 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 僧去,一如师旨。回谓师曰: 马师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阙盐酱。 师然之。 [40]( 盐酱,生活中有禅,菜中有盐,奈何人们日用而不知。呵呵)

胡乱 为禅林用语,指苟且参究,马祖以此自谦。关于他讲的 三十年不曾阙盐酱 ,一般认为是悟后起修的保任工夫。张中行则在《禅外说禅》中说 究竟马祖心的实况是什么,怀让也只能猜猜而已。 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门外人当然不知,怀让何许人也?又岂能不知?更何况考题都是他出的呢?

纯一法师:马祖道一揭示生命的密码

一切现成,一切具足 ,就在眼前,就在手边矣!


马祖经常以 即心即佛 接引和启发弟子,对 心 的阐发和修行方式的创新,都赋予 即心即佛 以新意,既集大成,又发扬光大。所以,后世禅宗一般将其看做是马祖独有的命题。例如,延寿《宗镜录》即把 马祖即心是佛 作为其禅法宗旨。

《祖堂集》记述了马祖上堂的开示:

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像,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41]

马祖谆谆教诲大众: 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要树立起 自心是佛 的信心, 并且要确定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的理念。他认为,达摩大师来华所传 上乘一心之法 ,照实而说,实无一法可传,不过是启发人们自悟自心而已。心本即佛,是人人本有的,不是达摩传给的,只是通常人们执著于事相未曾得悟而已。因恐怕人们不相信 自心是佛 ,执着于 凡圣相对,心佛二元 的颠倒妄想,达摩又引用《楞伽经》,以印证众生心即是佛心的道理,说明每个众生都具有一颗佛性心。他认为,所谓的求法,就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下手,心外没有另一个佛可求;佛就是心,佛外没有另外的一个心。若向心外求佛,便是抛家散走的愚痴之人。因此, 即心即佛 就成了马祖洪州禅的基础和出发点。这实则触及到了佛教思想彼此关联的三个根本问题:一是佛性问题 即人的自性究竟如何,二是成佛途径问题 即修行方式究竟如何,三是佛陀境界 即真正解脱的境界究竟如何。且看下面两则公案:

大珠慧海初次参马祖时,马祖问他: 从什么地方来? 他回答: 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又问: 来这里作什么? 大珠回答 来求佛法。 马祖便说: 我这里一物也没有,求什么佛法?你不顾自家的宝藏,抛家散走做什么?! 大珠便问: 什么是慧海的宝藏呢? 马祖又说: 现在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缺,使用自在,何需外求? 听了这话后,大珠不用思考和推理,立刻洞见自性,遂拜马祖为师,并侍奉师父六年之久。[42]

马祖肯定自家宝藏的圆满具足,反对 抛弃自家无尽藏 ,这就破除了迷信外在权威、偶像、经卷、知识、名言、持戒、修证、仪轨的执著,打破了 佛 与 我 之间的凡圣与时空阻隔,把世界与我融为一体,当下体验佛的境界。与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 反身而诚 [43]的意旨颇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妙。马祖所说我具备了一切,不是指外在的事物、功名,而是说佛性的根据、 成佛的正因 在自己,元无少欠,一切具备。在道德精神的层面上,探求的对象存在于我本身之内。与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4]、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45]的境界一样。马祖要化解物形,得到精神的超脱放达,而这种精神自由,是以对最高本体的冥悟契会为前提的。即主客、人我、凡圣、真俗等二元消解,无二无别。

另外,汾州无业也是以同样的方法悟道的。无业本来专研律宗,深通经藏。当他第一次参见马祖时,马祖看他身材伟岸,声音宏亮,便直言开示说: 外形巍巍堂堂,里面却没佛。 无业闻之如醍醐灌顶,便很恭敬地跪下来说: 我粗研三乘之学,稍有心得,可是,对于禅宗的即心是佛之说却始终不能了解。 马祖说: 你这个不能了解的心就是佛,并没有其他的了。 无业仍然未悟而问: 这样说来,那什么是祖师西来所传的秘密法印呢? 马祖又说: 你这位大德现在正糊涂得很,且先回去,等下再来。 无业正要离开时,马祖便在他背后喊着: 大德。 无业转过头来,马祖便问: 是什么? 听了这问话,无业即刻大悟。[46]

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即是我们的人生,也就是生活本身,我们原本就是 法界 的主人 我们只要领会这个事实,跟自己的人生打成一片即可具足。马祖在与无业的一问一答之中,让无业做了 回首 这个再也平常不过的日常性行为,用日常语言的习惯性当下,促使无业从遥远拉回了自身,从神圣拉回凡我,从外求拉回自心,即刻悟到 自家宝藏 、 不假外求 这个事实。

马祖开示大珠、无业的禅机,彻底地打破了 佛 与 心 的距离。宋代永明延寿禅师解释说: 即心即佛是其表诠,直表示其事,令证自心,了了见性。 [47]意思是, 即心即佛 重在对禅者正面的开示,强调不假外求,回归自心,寻求自家的内在宝藏。人们以为 我在此土,佛在彼岸 ,我是凡,佛是圣。这是置自家宝藏于不顾,离家乱走、向外驰求之弊,可谓南辕北辙,愈求愈远。而寻求自家内在宝藏的关键是 即心而证 、 触境皆如 。

权德舆在马祖《碑铭》中载马祖道一最后之言教: 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尝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境皆如,岂在多歧以泥学者?故夸父吃诟,求之愈疏,而金刚醍醐,正在方寸。

马祖在继承达摩以来明心见性的思想基础上,将多门佛教更加自觉地简化到心学一途上来,更加肯定自心证得 方寸 中的 金刚醍醐 ,佛就离人不远;于法无所执着,所见的一切境界皆是真如。因此,真如无需别求,惟在自心和自境, 不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 [48], 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 [49]的自性即佛性; 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 [50]。

在一次阐述这个问题时,马祖还曾以镜喻心: 心真如者,喻如明镜照像。镜喻于心。像喻于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即是生灭义。不取于法。即是真如义。 [51]明镜喻心体,镜像喻法相,镜体与镜像,一体本不二,如如一性体。法相即如幻,本来无实体。因此,自性清净,犹如明镜,实即 含相而清净 ,而非 避相而清净 。如果把镜中之相当作尘埃时时擦拭,正是认幻当真;假如把心中法相当做污垢来消除,则是将虚作实。 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 ,[52]因此所见色相,只能是自心的显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必有什么样的色相。色相依识而转。马祖正是从色由心生的角度上判定色无自性,故曰色即是空,生等于无生;而 心 之所以能够表现为存在,又全在于有色的生起。循此观念, 即色 即心 。这样,马祖就把心、佛、色、空统一起来,成为可以互相渗透、互相替代的概念,所谓 触境皆如 ,则成了其中最重要的观念:任何 境 相都不外是心的产物,自性为空,故名为 如 。当人们识得自家心体, 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 [53],马祖开示大众说: 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无量劫来,凡夫妄想,谄曲邪伪,我慢贡高,合为一体。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 [54]作取舍,起妄念,皆属著相。本于真实的心体,随缘任用,不落两边,无取无舍而又非取非舍,即真即妄而又不真不妄,即凡即圣而又非凡非圣,领悟到自心是佛而回归自己的本性,就像脱胎换骨似的进入解脱的境界。此可谓之成佛之途径,修行之方式。

2.非心非佛

马祖上面虽然谈到 即心即佛 ,肯定了众生心性于佛心没有差异,要在自心上下大工夫,不要心外求佛。但丛林禅客口耳相传,皆言 即心即佛 ,以至于烂熟于心头,却未曾识得心与佛的空性平等性,执着有一个实在的心和实在的佛,在 即心即佛 的名相上吐丝自缠,所以,马祖重新提出了 非心非佛 ,用以破除人们对 即心即佛 的执着。

有一次,学僧问马祖: 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 马祖回答: 为止小儿啼。 学僧接着又问: 啼止时如何? 马祖回答: 非心非佛。 学僧再问: 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 马祖回答: 向伊道不是物。 学僧最后问: 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 马祖回答: 且教伊体会大道。 [55]

公案所云 止小儿啼 是 空拳黄叶止啼 的节略语, 空拳 一语见《大宝积经》卷九十: 如以空拳诱小儿,示言有物令欢喜,开手拳空无所见,小儿于此复号啼。 黄叶 一语见北本《大涅槃经》卷二十: 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耳语之言: 莫啼莫啼,我与汝金。 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杨叶实非金也。 经文中空拳黄叶都是作为使小儿止哭的权宜做法,禅僧通常用这样的譬喻来说明一切佛言祖语只是权说。南泉普愿禅师有一段话可看作对这个公案的诠释: 江西和尚说 即心即佛 ,且是一时间语,是止向外驰求病,空拳黄叶止啼之词。 [56]认为 即心即佛 一语不过是当下对机时的权宜之语。当学人向外求佛,以为有佛可得,所以,马祖用一句 即心即佛 断其外求之心。而小儿止啼之时,不再外求,却有学人执着于 即心即佛 的名相上,所以马祖说 非心非佛 。而既不执着于 即心即佛 ,也不执着于 非心非佛 ,此人已离 即非两端 ,然而,却执着于 一切不执 的 法执 上。那么,一切言说,皆非实际;一切有相,皆非 实相 ,不但 即心即佛 不当此理, 非心非佛 也不能尽表此意,所以,只能向他说 不是物 。但如果忽然遇上不落两边之人(一切不执)时,只能叫他体会大道。大道者,超言绝待,一切言说皆不能及,所谓 三世诸佛,只可自知;历代祖师,全提不起 [57]。更言何堪当此事?若是个中人,自会 二六时中,绵密保护 ,故曰 体会大道 。

这桩公案,马祖有时用肯定法,有时用否定法。在表面上,这两种方法好像是矛盾的,但当我们了解他是对学识和智慧不同的人的根机而方便言教,是为了使对方超越自身的执着时,这种矛盾便不成其为矛盾了。当然,这两种方法并不适用已经开悟的人,对于这种人,马祖只是要他们继续体验现前的悟境而已。

这使我们想起了大梅法常初参马祖的一段很有趣的公案:当大梅第一次见马祖时便问: 什么是佛? 马祖回答: 即心即佛。 大梅言下便悟。后来,他住在山下,马祖派了一个徒弟去勘验他,这徒弟问大梅说: 你在马祖门下,学到些什么? 大梅回答: 马祖教我,即心即佛。 这个和尚又说: 现在马祖已改变他的教法,而说非心非佛。 大梅便说: 这个老和尚,作弄人家,没有了期,管他说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当这个和尚回去把经过情形告诉马祖后,马祖便说: 梅子熟了! [58]

这里的梅子就是大梅两字的双关语。显然,大梅已经开悟,而且是运用马祖的肯定法,直下承当,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许他的学生像小儿啼一样需要哄一哄。总之,大梅所表现出来的直下承当精神赢得了马祖的赞许。假如他因马祖改变了新教法,而信念动摇,盲目的跟从,那马祖可能会说 梅子还未熟呢 !还需要保任和钳锤。唐末五代僧人灵云志勤禅师因感桃花而顿悟,题写了一首无题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59]

如果说 即心即佛 是为了破除学人在修行时向外觅求而鼓励其自信自立的一种方便法门,那么, 非心非佛 则是为了进一步破除学人在修行时的知解执着的另一种方便法门。正如《宗镜录》卷二十五所说: 若非心非佛,是其遮诠,即护过遮非,去疑破执。 对于 即心即佛 ,不可执为一成不变的修行方式。禅宗的意旨,毕竟不在 即心即佛 或 非心非佛 的语句理路上,语句理路毕竟是个名相,而非 无形无相 的实相。若识得这个实相,向人道 即心即佛 亦对,道 非心非佛 亦对。对与不对,不在语句上,唯在当机能为人解粘去缚。破除疑惑执着,才是 啼止时 ,也就是禅宗中的明心见性。马祖的目的就是要为学人指明修行的方向,使学人在实际修行和生活实践中体悟、契合 即心即佛 和 非心非佛 的大道,不偏执于祖师的言行,以避免后来像马祖弟子普愿所批评的 唤心作佛 认心作佛的弊病。[60]

3.平常心是道

马祖所谓 即心即佛 一语中的 心 就是平常心,而 非心非佛 一语并不是否定 即心即佛 的实义语,而是否定学人 执实即心即佛 这一 妄念 的解缚语。因此,马祖蒙怀让禅师接引,所见只有一句话 即心即佛 或 平常心是道 。

所谓 平常心是道 ,颇有中国传统 极高明而道中庸 [61]思想的蜕变之意。不刻意追求外在超越的理念,而是将其纳入日用常行之中。这是在自心做工夫的 即心是佛 之论的发展与补充。这里的 平常 乃是平等常恒义而非平凡庸常义,平常心并非颠倒众生日常生活中妄念纷飞之心,而是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心。这是人心深处佛性的自然呈现,是人在穿衣吃饭、担水运柴、待人接物、日常生活之中明了禅理,提升意境之心。这就把禅回归到世俗生活之中!如果说 即心是佛 使成佛的理念向内转到自心的话;那么, 平常心是道 则使成佛的道路由记诵佛经、坐禅修行转向世俗日常生命活动。我们且看他自己如何描述此平常心:

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 [62]

马祖弟子庞蕴居士说得好: 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邱山绝尘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63]

马祖有三位与他最亲近的学生,号称马祖门下三杰,即: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和百丈怀海。有一次,马祖、西堂、百丈、南泉师徒四人同出赏月。马祖说: 这等月朗风清的时分,最好干点什么呢? 西堂回答说: 正好供养佛陀。 百丈回答说: 正好坐禅修行。 惟有南泉轻挥衣袖,快步而去。马祖于是感叹说: 经入西堂,禅归百丈。唯有普愿(南泉)独自超然物外。 [64]

因此,有人如是说,在马祖的法统中,南泉的地位正像颜回在孔子眼中的地位一样。而在传法上,百丈是马祖的继承者,正像孔门中的曾参一样。在这个公案中,从马祖的语气上看是深许普愿。百丈与西堂,都是开悟的禅师,所答的 正好供养 和 正好修行 ,直接呈显他们的平实面,所以马祖才许以 经入藏,禅归海 。不过,赏月时讲供养谈修行,着实有些煞风景。南泉的人、法二空,正是向上提升,超越一切之平常心的自然呈现,本地风光无限好!使之契合本然的道体;此时此境乃常乐我净,任何言说、造作,已是多余。故马祖云: 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 [65]

最有趣的是马祖训练百丈的一段故事:某次,师徒两人出外散步,看到一群野鸭子飞过去,马祖问: 那是什么? 百丈回答: 是野鸭子。 马祖又问: 到那里去。 百丈回答: 飞过去了。 就在这时,马祖把百丈的鼻子用力一扭,扭得百丈大声叫痛,马祖便问: 你说,难道又飞过去了吗? 听了这话,百丈似有所悟。后来回到宿舍中,却大声的哭泣,同参们便问他是否因想家,或受人责骂而哭,他都加以否认。同参一再的问他究竟为了什么?他只得说: 因为我的鼻子被大师扭得非常的痛。 朋友们问: 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百丈说: 你们去问老师吧 !当他们去问马祖时,马祖说: 他自己知道,你们去问他吧 !朋友们又回去问他,他却呵呵大笑,朋友们好笑又奇怪的问: 你以前哭,现在为什么又要笑呢? 百丈回答说: 我就是以前哭,现在笑。 大家都被他弄得不知所以。第二天,马祖升堂说法,僧众们刚刚集合在一起,百丈怀海就卷起了席子,马祖一言不发地下了座。百丈跟随马祖到了方丈室。马祖说: 我刚才一句话都没有说,你为什么就把席子卷了起来? 百丈说: 我的鼻子昨天被你扭得很痛。 马祖说: 那你昨天把心用在哪儿呢? 百丈说: 我的鼻头今天又不痛了。 马祖说: 你彻底把昨天的事情搞明白了。 [66]

野鸭子飞过,本是寻常景致。当马祖见野鸭子飞过,问百丈 是什么 时,实际是在勘验百丈体认大道的禅境,而百丈没有体察马祖的深意,而答以 野鸭子 。马祖又问: 到什么地方去了? 百丈还是没有向自性上用心,只是依循着马祖的语意而回答道: 飞过去了 。因为禅者的心境时时都是活泼的,但又时时不被外境所牵引。百丈所答,正是随着 野鸭子 而去了。马祖捏住百丈的鼻子,问 何曾飞去 ,以启发百丈觉悟自性,体悟无来去生灭的本心。百丈以 适来哭,如今笑 ,不正面回答师兄弟们的问题,意在不执着于外境。最后,百丈又以 卷却席 的动作和答非所问来回应马祖,马祖即知他已悟道。

佛法是修心之法,禅宗注重在日用常行中去体会佛法的真谛。一色一香,一草一木,都是修习成道的助缘,所以,马祖随处拈来野鸭子的现成话头来启发百丈禅师顿悟得道。马祖说: 若了此心,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67]百丈禅师此心已了,便可随处任真体味佛法了。随处任真体味佛法,即是念念处处守持清净自性,以般若智慧观照万法的实相,体悟万法中的如如法性。《华严经 净行品第七》具体开示说: 若见大树,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若见丛林,当愿众生,一切敬礼,天人师仰;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得无上善,莫能见顶;若见刺棘,当愿众生,拔三毒刺,无贼害心 念念处处自心清净,随处任真,观想佛法,心念众生,正是修学佛法的极佳的方便法门。(未完待续)上接:纯一法师:从马祖道一的家风到生活禅

...查看更多
纯一法师九届佛代会俳句 赞盛世八宗绽放若星璨
纯一法师九届佛代会俳句 赞盛世八宗绽放若星璨

纯一法师接受大公网采访 大公网记者姚勇/摄

编者按:4月21日,为期3天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并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以下为纯一法师九届全国佛代会感言:

文/纯 一

2015年4月21日

九届佛代会,

六百代表呈智慧,

因缘不思议!

语系虽不同,

同根同源法味澄,

千载续明灯。

法雨沐神州,

三语缤纷万类酬,

甘霖润心宙。

圣教播震旦,

八宗绽放若星璨,

梵音满人间。

窗外百花妍,

盛会端赖十方贤,

如来家业传。

窗外百花开,

菩提树种东土栽,

悠悠两千载。

传老隐法席,

八届功满无尽意,

大德渺依稀。

灵山移芳形,

中土缁素追大雄,

娑婆永传灯。

纯一法师九届佛代会俳句 赞盛世八宗绽放若星璨


中国佛教协会纯一副会长简历:

1982年7月- 江西星子县花桥中学高中毕业

1982年9月- 礼云居山真如寺一诚长老出家习禅

1984年9月 1986年7月,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毕业

1986年9月 1987年1月,南京金陵刻经处研究部从事版本研究工作

1987年1月 1999年12月,任中佛协《法音》杂志责任编辑

2000年2月- 兼任江西南昌佑民寺住持

2002年4月- 当选为中国反邪教协会会员

2002年9月-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2003年1月- 当选为江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2003年3月- 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并受聘为研究员

2003年12月- 当选为江西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5年10月- 升座为佑民寺方丈(一诚会长送座)

2006年5月 -升座为浙江诸暨五洩禅寺方丈,一诚会长送座

2006年6月- 当选为江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2006年12月 被评选为江西省首届十大爱心大使

2007年4月- 任命为江西省佛教协会主持工作副会长

2008年3月 当选为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2010年1月- 当选为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

2010年2月- 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2012年5月- 荣获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佛学名誉博士学位

2012 年6月 受聘为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3 年2月 当选为政协江西省第十一届常委

2013年6月 - 荣获孟加拉国 阿底峡大师世界和平金奖

2013年10月- 当选为江西省民间陶瓷收藏协会会长

2013年11月- 受中佛协委派、应邀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 学术访问,受聘为该校客座研究员

2014年1月- 任江西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2015年1月 任江西省政协海外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

2015年4月 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副会长

2015年4月 任中国佛教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查看更多
纯一法师获得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纯一法师获得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仪式现场


佛教在线海外讯2012年5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南昌佑民寺方丈纯一法师和江西省委统战部邱钧处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一处左旭生处长,省佛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觉海法师,景德镇三宝寺住持果悦法师,南京溧水崇庆寺住持合永法师,省佛协会长秘书合阳居士,山东烟台居士于建惠夫妇一行10人,抵达曼谷,进行禅学之旅与交流,受到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热情接待。

12日下午3时,纯一法师和来自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位法师,在曼谷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新校区接受了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泰国副僧王颂德摩诃若查芒卡拉姜(somdejphraMahaRachaMangkalajarn)为大家颁发了证书。随后,泰国代理僧王颂德·帕耶那桑文(SOMBETPHRAPUTTHACHARN)在金山寺(金瓦寺)接见了纯一法师一行,并再次颁发证书。纯一法师回赠了草书《心经》一幅给僧王座下。

此次,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将本科以上各类文凭放在一起由高到低依次颁发,共3000名僧俗拿到了相应的文凭,有佛学、社会经济等学科。

中泰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泰国是佛教国家,中泰两国佛教界在发展友好交流的同时,也为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做出了积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取得了可喜进展。1984年泰国佛教界向中国佛教界捐赠了5尊大铜佛像,分别供奉在北京灵光寺、南京鸡鸣寺、无锡开元寺、广州广孝寺、昆明圆通寺。1993年应我国政府邀请,泰国僧王座下访问了中国,受到中国人民和佛教界的热烈欢迎。中泰佛教友好交流的盛事因缘已成为历史佳话,永载史册。近年来,泰国佛教界和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积极推进国际佛教联谊活动,举办了“南北传佛教对话”、“国际佛教大会”和多届联合国“卫塞节”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活动,为促进各国佛教徒间的相互理解,为增进世界各国佛教徒间的法谊,为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促进世界人类的和谐、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大学为推进中泰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又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本焕长老、学诚法师、觉醒法师等颁发了荣誉博士。这些举措,必将为中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中泰两国佛教界法情道谊,为世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历史悠久,是国际上著名的学府。自贵国拉玛五世国王1887年创建以来,一直受到贵国王室的护佑和王国政府的支持,为续佛慧命、永世传灯培养出了一批批弘法利生的法门龙象,实乃功德无量,广为各国佛教界首肯赞叹。

纯一法师获得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查看更多
结语

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生命摆脱一切枷锁,放下一切包袱,使我们的身心真正能够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中。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