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海法师

"

当代空海法师,本名郭永进,1955年9月出生于台湾嘉义县的农村。从小勤奋好学,国小时期即对生命的神秘与因果产生好奇。青少年时期看到世间种种苦难,萌生悲愍之心,发愿将来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广为济世救人。

空海法师讲道德经_空海法师动中禅_空海法师讲零极限_空海法师简介

空海法师讲道德经_空海法师动中禅_空海法师讲零极限_空海法师简介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讲授:《大学》止于至善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讲授:《大学》止于至善

STE-027-2011-10北京修德谷《国学》讲座

各位老师、各位亲爱的家人,大家好!

(众人答:老师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讲授:《大学》止于至善

)

好,好。你们到现在将近两天,将近两天,我看到很多人都很认真地在学习、认真地在体会,很好,很好。《大学》这是大人之学,也就是心灵层次蛮高的这一种教育、启发。

前面大家已经陆续地听,就是我们把前面的那个《大学》的这个本文、经文已经有详细讲解过,也配合幻灯片。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包括今天中午,也有学员跟我提到他的体会、他的感受,很好!以前研习《大学》,但是体会没那么深,但也并不是说以前的这样不好,而是说你以前所熏习的呢,包括背诵的,这些都是在做很好的铺垫工作、很好的这一种准备。把基础打好,那当有因缘我们进一步体会里面深义,你就可以真的,把里面的智慧,就能够得到这些智慧珍宝。

《大学》因为很精简,里面有很多的深义一般不容易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这个核心我们没有体会到的话,那我们的学习、背诵、理解都会变成只是头脑的观念、知见。包括说明明德,那这个明德是什么?明德在哪里?包括很多修行人,很多修行人一样要去找心哪,心在哪里呀?要去找这个心,你的心在哪里?佛心在哪里?清净本心在哪里?我们要具体地知道,如果不知道的话,那会变成都是很抽象。

所以……呃,对不起,你们用的版本,你们有拿这个版本么?这个版本它的排列次序,这是从《礼记》这样用下来的这样的一个次序,所以它章节、段落并不是很明显地区分出来,包括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它并不是很明显地区分出来,它就是把《礼记》的原文用下来。那宋朝的朱熹他有……另外有著作,把《大学》他重新再段落,《大学》章句他重新再段落,而且把它分出来、排列,朱熹所注的《大学》跟这里的排列次序有不一样的地方,朱熹他是,等于说他有经过研习、然后考证之后,他觉得说这一段是在解释《大学》里面的哪一段,他都会有作一些提纲的解释,这一段是在解释什么,所以朱熹他有作重新的排列。那我所用的这个版是已经朱熹排列过的那个版本,所以跟你们的版本会有些排列次序不一样,但是这个很清晰,它就会告诉我们,前面的本文,我们……呃你们今天所熏习,昨天跟今天所熏习的这个就是属于《大学》经的这一部分。那后面的那些呢,全部都是在解释前面的这一大段,这样你们了解吗?所以后面就是在解释,那解释各种,《大学》里面它是有三个纲目、八条文。

《大学》三纲目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里面的三个主要的纲目,也是三个主要的核心。不错,这是很精简扼要、提纲挈领的把它提出来。那你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经过那些的次第、步骤,八条目讲的就是我们要到达这样的目标,它的次第、步骤,所以这个就是儒家的八条目,实践《大学》三纲领的一个次第、步骤。就像佛教一样会讲八正道,你要迈向解脱,那需要透过哪些次第、步骤。

那八纲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属于八条目。那问题重点,呃……顺便回答学员所提出的问题,学员,有学员提到说,《大学》的第二段是从平天下到格物,而第三段是从格物到平天下,是不是在意思上是一致的呢?如果不是一致的,那区别在哪里呢?如果是一致,那为什么要重复?

事实上,这是一个蛮清晰的一个逻辑的解析,逻辑的解析,它第二段,前面是讲出重点核心,《大学》的那个三个纲要,然后你要做到这样的次序,它就逐渐地解析开来,我们有崇高的理想、目标,我们要明明德于天下,但是我们有崇高的理想、目标,那你要实践这个崇高的理想、目标,你的立足点要立足在哪里?如果你没有一个坚强的、稳固的立足点的话,那会变成只是什么?空谈,空谈而已。所以它很扎实地跟我们讲,你一步一步地这样从很高、就是很远大的这种理想目标,然后进一步你要来到从哪里着手,然后一步一步地这样追根究底,到最后最重要的立足点在哪里?你能够掌握这个立足点、核心的立足点,那其他就好办,这就是所谓的真正掌握住核心、提纲挈领。所以,第二段它就是从大目标,然后这样慢慢地缩小,缩小去探讨它,去探讨到那个真正核心的立足点,让大家清楚知道。那核心的立足点就是追追溯,追溯到后来,就是来到你必须要格物致知,你格物致知其他就好办,那所以第三段就又从这个最核心的立足点,然后延伸开来,让我们清楚知道,你把这个核心掌握住了,其他就好办。这样知道吗?所以它这是一个逻辑的一个推理,更具有说服力,让大家清楚知道,噢,为什么这个核心很重要。

好,那现在,问题在于这样一个叙述过程,都是算是很精简、很精简。我相信以前孔子在讲这些的时候,他也会有、应该会有比较具体的解析、解释,不然光是这样讲,明明德大家会背呀,明德到底是什么?再来,追到后面,你要来到格物致知,那格物怎么格物?还有,你们背这些《大学》的章句,朱熹把它整理过之后,发现竟然是这个最核心的部分——格物,如何格物致知,如何格物的这一段,竟然《大学》里面没有解析、没有解释。也就是说这一段的解释经文缺漏、没有,朱熹认为说本来应该是有的,可能在流传过程中,这一段变成缺漏了。所以这就形成一个很严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大学》里面一直在探讨、探讨到那个最核心就是在格物,格物之后你才能够致知,致知之后才会心正、意诚,其他的就会一直推演出来,但就在于如何去格物,《大学》里面却没有详细的解析。因为这一段的解释条文没有,那所以我这个版本里面,朱熹注解的章句里面,这一段朱熹以他个人的理解,要把它补充上去,所以这一本里面有,问题是朱熹的解释还是一样,因为他是属于宋朝理哲学,以我所了解的,朱熹的智慧也相当高,他的理哲学基础相当好,问题是,这样的解析一般人还是不容易真的具体的理解,当然你要经过相当的捉摸、相当的历练、体验,才能够求真的求证,不然的话,不容易。

那空海了解这方面,要读懂这个无字天书,因为这个格物致知就是你要探讨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啊,不容易。世界的科学家,要知道噢,世界的那些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他们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就是在做格物致知的工作啊。所以前几天,第一天有跟大家讲嘛,顶尖的科学家,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探讨真理实相,是不是我们在这一班讲,还是前一班?这班有讲嘛,哎。顶尖的科学家,他们在做的就是在格物致知,所以真的要了解真理实相,我们要回来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对于万事万物的认知未必正确。很多情况我们是一种肤浅的认知而已。

好,那现在来跟大家分享两个重点。在我这个版本,这是朱熹把它归纳之后的解释的第一章,解释前面经文的这个第一章,那各位手中的版本是在第六页的第二行,这三行是在解释什么叫做明明德,是在解释明明德,大家可以稍微注明一下,这三行是在解释明明德。然后下面再来,汤之《盘铭》这四行是在解释新民、亲民,那后面再下来这四行是在解释止于至善。

好,我们现在看《大学》里面解释明明德的这一段,只有两三行而已。《康诰》曰,《康诰》就是《尚书》里面的篇名,《大学》里面很多都是用《尚书》里面的某一段、某一篇来做补充解释,《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这一段,主要是在解释明明德的重要,所以在《大学》里面就引用《尚书》里面的一些片段,然后来加以解释,加以解释。所以这里面有三段是引用《尚书》里面的。

但是你看,都是很简短。克明德,克就是能够,一个人要能够来到彰显我们的明德。那《太甲》这一段里面提到顾諟天之明命,顾諟也就是说我们要常常顾念我们的,顾諟就是顾念我们的,老天爷给我们的明命,也就是明德、美德啦。帝典曰:“克明峻德。”克就是能够的能,我们要能够彰显出我们伟大的美德。皆自明也。都是要人你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美德,明命美德是什么,然后把它彰显出来。

你看喏,《大学》里面讲明德,那解释的也是这样,明德是什么,你就彰显明德,你要能够彰显明德,那你要顾念老天爷给我们的明德,问题是,讲来讲去,到后来明德是什么?还是没有真正传授出来,还是没有真正传授出来。如果我依文解字这样解释过,我可以照这样的解释、解释,然后大家,我们要彰显明德呀,彰显伟大的美德,好了,解释完了,好,下课。到底明德是什么,还是一个抽象的观念、概念。

我们等一下有时间的话,就带领大家实际来体验什么是明德,好不好?(众人答:好!)因为这个核心,你要掌握到,有的人他在修行,我要找这个心中心,我要找这个心,你的心在哪里,你清楚知道的话,就好办。如果不知道心在哪里,那一样,只是个抽象的观念概念而已。好,等一下我们再来实际体验。

再来,下面这一段,这个就是解释新民。在前面的经文里面是亲民,那亲民跟新民都有异曲同工,所以两个解释都可以。亲近百姓,那是代表一种服务,那我们亲近百姓不是光只是讨好百姓啊,而是让百姓也能够不断地成长,这样知道么?政治人物来管理国家,就是让社会稳定,也让百姓、社会的不良风俗能够逐渐地改变、净化,那也让高等的心灵品质能够教化百姓,让百姓不断地在成长、成长,这就是真正的亲近百姓。然后让百姓、让社会也能够逐渐地移风易俗,这就是真正的新民,我刚才已经把它的精神、核心讲出来了。

好,我们再来看解释的内容。汤之《盘铭》曰,汤就是商汤,商汤它的盘铭,盘铭就是以前洗澡的那个盆啦,在那个盘里面它有刻一些座右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你看,这一段就是在解释新民。

所以这里面讲的就是为政的人,尤其是在高位的人、国家领导人,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向上提升,让众生的心灵品质不断地向上提升,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好。也许民间会有迷信、盲信、或是有暴力。好,为政的人就是用怎么样去用这种好的观念、理念,好的心灵品质来教化百姓,让百姓能够把不断地那些不好的风气、习俗,把它改变、净化。所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讲的就是不断地让百姓能够把那些不好的风气改变掉,把那些不好的观念、把那些有暴力倾向的把它净化掉,让这个社会充满着祥和,人心真的安详,人心和谐,让这个社会能够呈现互助安康,所以这里面讲的核心就是这样而已。

这里还有一段:“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朝总共,周朝西周跟东周,周朝总共多久,知道吗,几百年?八百多年嘛。那如果以中国的各种朝代、历代朝代来讲的话,周朝算是最长最久嘛。那它为什么能维持长久的一个国家的制度运作?

主要就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地改革,为政的人他是真正的亲民、爱民,所以为政的人,在上位的君主,不是说只是用命令式的、用硬邦邦的这些教条,然后让大家照这样去做,而是人亲近百姓、爱民,勤政爱民。然后,看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社会需要的是什么,百姓不喜欢的是什么,你勤政爱民,然后去体察民情。再来,该调整的我们要调整、该改善的我们要改善,不好的政府,如果有不好的制度,勇于去改革,怎么样做出我们所施政的呢,能够真的让人民都能够很喜欢,让社会很安定。所以一个为政勤政的人、政府高层的人,他能够真的体察民心、民情,针对社会的需要,针对众生、百姓心里所最想要的,然后,针对这方面来施政的话,这样就能够得民心。所以,你看,你有在改革,那这个,它就不容易腐化,而且会社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祥和,所以,周朝能够维持相当长久的这样一个国家。

不过,到后面因为,还是到后来还是会分裂,然后又是战乱,这个都是一种无常。因为有些国君就未必真能够这样爱护,就是勤政爱民。所以,如果你守旧、或是腐化,那这样危机就出来。那如果能够不断地改革、革新,针对百姓的需要来施政,那这个一定会越来越得民心。所以,这个就是解释新民的重要。

那后面再来,这一节是解释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它这里用一些比喻,但我们等一下要引申到更重要的,这里解释,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一段它的主要精神,就是说,你看那些动物、那些鸟,它们都会选择一个好的地方来在那里寄宿、在那里居住,鸟它们会选择好的地方,适合它们居住的地方。这里就是说,动物啦,包括所有众生、人都会想要选择一个让他可以安心、安定居住的地方,那人怎么可以不如鸟呢?好,要知道,这里讲的只是有关于肉体、身体方面的选择,但我们要更深入,因为《大学》讲的是有关于明德这方面,不是光只是说,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来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来居住,不是光这样而已。因为你选择一个好的环境来居住,如果你的心灵不知我们人生的目标意义在哪里的话,你的心会过得不安、苦闷。再多的物质、再好的环境,你的内心还是会不安。

所以《大学》里面所讲的那个要止于至善,那个止讲的都是我们的心能够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人生的理想目标在哪里,如果你的心灵层次没有,如果你的心、你的人生没有提升到心灵层次的话,你会只是在物质层次奋斗。在物质层次奋斗,有的人他就会想,我拼命赚钱,赚更多钱,有钱、富有,这就是我人生的目标。但是很多人,很多人,他会告诉你,当他有了钱之后,如果他内心没有成长,心灵没有成长的话,有了钱,他内心还是空虚的、还是不安的。所以有一本书叫做《穷到只剩下钱》贫穷的穷啊,《穷到只剩下钱》有一本书是这样。

那一本书主要内容就是,有一个人就是从台湾她到美国去拜访她的朋友,那这位朋友是一位女士,她是从事企业有成的一位女士,也都是从台湾到美国去的,她的事业发展到算是相当不错,住的是很超级的大洋房,游泳池啦、别墅,反正是超级大洋房,然后名贵轿车,也都不缺,上百万的都不缺。那位朋友就问她:“你先生呢?”

“我先生跟小老婆住外面去了。”

“你儿子呢?”

“儿子噢,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那你女儿呢?”

“女儿也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那这么大地方?”

“只有我一个人。”

然后再言谈,慢慢地去了解之后,她的心情就显出落寞、空虚,我有很多钱,但又怎么样,以前认为说有赚得到很多钱之后,我的社会地位、各方面我都……应该都可以有成就,我可以有人人羡慕的这样一种成就,这应该就是我人生的目标。但是当真正赚到很多钱之后,那爱情,你所要的爱情,爱情没了,亲情,亲情离我而去了,那你还有什么。

所以,她的内心是很贫乏的、空虚的。所以,这位拜访她的朋友就写下了《穷到只剩下钱》,你有钱买不到亲情,有钱买不到真爱,有钱买不到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这些不是用钱所能够换得来。如果,为人父母亲只是提供给子女,我就是拼命赚钱,然后你要钱、要什么我就给你,你要知道,你这样的观念你得不到亲情,子女也只是把你当作父母亲就象个提款机。需要钱,一个卡用进去,然后钱就咕咚掉出来,只是父母亲就变成一具提款机,亲情没了。

所以要知道《大学》里面所讲的那个人生的目标,你要止于至善,你要清楚地了解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人生我要奋斗的目标在哪里,我怎么样把我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如果我们理解不正确、理解错误,你的定位方向就会错误嘛。就像说有人他认为说我要赚很多钱呐、或是我要升高官呐、或是我要拥有大权呐,但这些都是属于身外之物,如果你把我们的生命目标、理想目标锁定在身外之物的话,最后你的内心一定会感受到空虚的。所以,止于至善,而且知止而后能定,那个止就是我们人生的理想目标,你要清楚,你要把它理清出来。如果我们的认知错误,定位方向就错误,你就会冲错方向。如果那个理想目标是在心外,那你到最后你的心灵是空虚的,到最后甚至严重的话,会形成一场梦、一场空。所以《大学》是要我们,你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标,但是你要明明德啊,这个明德不是在外,是在我们的心中。

你要把我们的崇高光明的本心、本性、把我们明德要显露出来啊,那你显露出我们这个明德,做什么?在亲民,为百姓服务、为众生服务,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利益众生。那每个人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每个人的才华、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我们未必要跟别人相同地做法、作风,因为每个人不一样,主要我们每个人把我们的擅长发挥出来,发掘我们的优点,发掘我们每个人的特征、特长,这是老天爷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给我们你擅长的地方,所以明明德包括发现我们的优点在哪里,我们的擅长在哪里,然后把我们的,老天爷,也就是说你有天赋的能力,你这方面你比较擅长的,把它开发出来,然后来利益众生,明明德是这样。而不是每个人,孔子是至圣先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愿跟孔子一样,都是从事教学,不是这样。有的人听得很感动。所以,明明德要回来扣住我们这个清净本性,把我们人生,你的最高理想、目标你要清楚知道。

再来,你要问我们自己的清净本性,我最想做是什么,我真正最想做的是什么。还有,勉励自己、提醒自己,我们不要跟着世俗这样的随波逐流,我们要有我们的看法,有我们的崇高理想目标,我们的崇高理想目标在哪里?好,你有一个清楚知道崇高理想目标,那你就会逐渐朝着这方面在做。

那世间法方面,我们可以就是,世间法方面我们会适可而止,而且你会一样啊,世间法方面我们一样可以去做,但你不会迷失。就好像我了解我崇高理想目标,但世间的这些如果我拥有官位、拥有权力,好,我在不跟众生勾心斗角,在不争的情况之下,拥有这些权势的话,那一样,我用我的这些福报、用我现有的这些能量、力量来造福百姓,那我不会迷失在权势、迷失在官位上面,我也不会去嫉妒贤才、嫉妒人才,怕别人赢我,我也不会去跟别人勾心斗角,要争夺高官。我们做什么事情,你会凭着我们的良心去做,所以,你有崇高的人生,人生崇高理想目标,你清楚知道之后,那其他的你就不会迷路,不会迷失。

包括说,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标,我一样可以经营企业,那我以前在不知道的时候,我是把赚钱摆在第一顺位,那无所不用其极,我要赚钱,这样就会很冤枉我们这个生命的意义。那我们有这种崇高的生命意义,好,那我有因缘是经营企业,一样,这个经营企业我凭着我们的良心、理性来做。那我经营企业也是一样,跟众生广结善缘。再来,那我实实在在在做的情况,我有利润,我有赚钱,我再把这些钱用来,因为我清楚知道它是可以利益众生的方便工具,我再把这些善加应用这些工具,来利益众生,而不是把它变成为一个人生的目标,然后锁定在那里,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会变成为守财奴,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以,如果我们崇……人生的崇高理想目标,你不清楚,定位错误的话,你锁在金钱上面,你的人生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你不但不能善用它,你反而成为它的奴隶。你认为你赚了很多钱,事实上,你的生命被钱赚走。

如果我们很清楚知道,我人生的崇高理想目标在哪里,那其他这些世间方便法,好,有这些善因善缘,我珍惜它。珍惜它,善加应用它,但我不会迷失,不会迷失方向。这样知道噢,很重要,这一堂课如果你们这些能听得懂、消化吸收、然后去掌握的话,啊,你们就会值回票价。(众人鼓掌)

我想解释一些重要的经文、片段就到这里,那现在再来,我们大家来练习一下,怎么样开发出我们那个明德、本心、本性。现在不用写字,也不用看书,大家很放松、很放松,也不要打瞌睡,因为你打瞌睡的话,你就没办法体会,打瞌睡你就掉入那个黑洞里面。

用心灵体悟跟用大脑运作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现在就实际来体验。来,现在请大家把右手稍微伸出来,举起来,右手,你现在用眼睛看,看你的手,握拳头跟伸展开,握拳头伸展开,然后你可以左右稍微动一下,这是用眼睛看,我们眼睛是透过大脑的意根,大脑神经传达,然后再看。再来,好,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刚才的动作,握拳头跟伸展开来,动作慢一点,然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不要看,用心灵去感受,握拳头的过程跟情况,然后再把拳头伸展开来,然后再手掌左右,放下,不要快,慢慢地,慢动作,不要思维、不要用眼睛看。如果有念头起来,就让它停止,不要去想,你就用直觉,直接去感觉,这个直觉没有成见,这个直觉、明觉的心,明觉的心它是逐渐要开发出你的明德、明心,一般人是用大脑在思维,用眼睛在看,我们现在是要来到用心灵去感受。

再来,你可以用左手捏一下你的手或腿,不要很重捏到受伤,但也不要很轻,要捏得会痛。然后,不要用思维去推理想象,而是直接去感受什么叫做痛,真正的痛的感觉,那是不需要语言、不需要解释,那是直接感受,喔,那一种觉受、感受。

好,OK,大家把眼睛睁开来。什么叫做言语道断,言语那是大脑意识在起作用,那是大脑意识,就像电脑里里面的资料库,调资料出来。如果你是进入直觉,进入明觉,那是不需要语言,就比如说,一个眼睛眼神的传递,眼神的传递,它有时候,它可以代表很多深层的意思,而且很多是语言、文字不容易描述出来的。我们渐渐要来开发我们的明觉,刚才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刚才是让大家稍微品尝一下,什么是我们的明觉,要用我们的清明的心直接去觉受。明德那讲的就是我们清净的本心、清净的本性,由体,由这个清净的体,然后直接去感受、去觉察。你慢慢地去体会,什么叫做用眼睛看,什么叫做用心灵看,那个心灵它是从你的内心深层里面,然后直接流露出来,不是用大脑在思维、在解析。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比较容易体会。这个我们称它是玫瑰花,玫瑰花那是人类贴上去的标签,它本来有没有名称?道本无名,万事万物本来是不需要贴上标签的,不需要,它本来也没有那些标签,标签是人类贴上去的。好,那如果我拿着这个之后,我在那里解析,这个是粉红色的,这个叶子太少了,这一朵有点开得比较大了,不过比这一朵还新鲜一点,这一朵就是快要凋谢了,这一朵太丑了,这一朵不好看。这个比较丑陋,以后不要拿出来了,把它收起来。好,这是前面,我现在,好了我现在在演戏给你们看,你们要好好体会,这是一种情况。然后另一种情况是这样,啊,太棒了,好美。OK,好,表演过了。这样你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做用眼睛看、用头脑思维;什么叫做用心灵在看,用心灵在交流,可以体会么?可以噢。好,你们开悟了。

所以说为什么佛经里面会提到,当我心花开,你看什么,当我看花,我就是花;当我看云,我就是云;当我看山水,我就是山河大地;当我看众生,你就是我。所以,那一种清净的心灵,明德啊,明德就是我们那个清净的心灵啦,没有污染。会在那里起贪啦、起嗔啦,还有其中这一朵才比较漂亮、这一朵比较丑,这个玫瑰花比较有价值,这个菊花没有价值,这个比较小,这个不好看,这个这么小,你怎么还好意思开。这个叫做虚妄分别心呐,这些虚妄分别心是人类添加上去的污垢、污染呐。那你这些虚妄分别心,这个不是我们清净本心应有的德行啦。

那我们的清净本心,它是,我知道这两种花有不一样,但是在我们的心灵里面,它却是同等的重要,我都欣赏它们。大花有大花的奥妙,小花有小花它的奥妙、它的存在价值。所以,从明德的心流露出来的,他看的世界,不是说什么都分不清,不是那种,他清楚知道,但是没有那些污染、没有那些虚妄分别心,这才是我们的神圣的明德、崇高的本心、本性,没有那些虚妄分别心、没有那些染污扭曲。那我们,如果大家有因缘,好好地把我们这样的清明、清净神圣的本心、本性开发出来、流露出来,这就是把我们的明德逐渐地流露出来。你这个明德、清净的本心流露出来,你的人生的,你的看法深度、广度,你的智慧都会跟以前不一样。

好了,下午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喔。好,谢谢大家!

——本章节由文妮听打乘风破浪一校一片云二校...查看更多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讲授:《大学》问答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讲授:《大学》问答

STE-028-2011-10

北京修德谷《国学》讲座

各位同修,各位亲爱的家人,大家好!

老师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

看你们的精神越来越好啊。

前几天我们在办禅修的时候,有好几位学员都提到,他们来的时候是绷着苦瓜脸,然后嘴角是向下翘、向下垂的。然后禅修,慢慢地进入情况,然后慢慢地体会之后,诶,到后来,嗨,心花朵朵开,然后嘴角就往上翘。

这是真的,因为这是具体事实的呈现,所以希望大家有正确的了解。

所谓的修行,那是没有宗教区分,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个修行跟宗教扯在一起,修行跟信仰无关。所以不要一提到说修行,然后你就认为,哦,那是宗教信仰,那是迷信。

不是的!修行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所以《大学》里面就有提到嗬,哪一句话?

对。最后一段,最后一段“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果我们没有修身、没有净化的话,那会常常处在无明冲动的习性运作里面,你会制造很多的苦因,会招来很多的痛苦。所以修身这是很重要的,不要一提到修身,那认为那是宗教信仰,根本毫无关系。而是说宗教比较强调修身、修心、养性,是比较偏重,那我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

儒家是不讲那些怪力乱神,儒家也比较不会有这一种迷信或是宗教信仰,信徒迷信的这些色彩,儒家是比较少,会站在比较客观、学术、学者的立场,有它的优点,有它的优点。那希望大家了解说,事实上《大学》、《中庸》讲的都是一个净化我们心灵,开启我们智慧的很重要的圣典、经典。

好,所以如果以后别人跟你讲说,呃,我要净化心灵,就是要修行,要打坐、净化心灵,别人认为你是盲信,就不要去理会那些,而且你还可以跟他讲,这是每个人,从天子到庶人都需要的。如果这个国家越多人在净化心灵,这个社会一定是越来越祥和,一定会这样的。因为,人们越净化我们自己之后,一方面我们的贪心、瞋心就会越来越少,瞋心少,社会的冲突、对立就会越少,百姓心灵有在净化,官员、政府官员有在心灵净化,这个政治就会越清明,展现出来的自然是,就是勤政、爱民。

那百姓越多人修行,这个社会很自然,它就一定是越来越祥和。如果这个家庭,大家都重视修行,这个家庭一定很和谐、很祥和。

只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记得嗬,我们是为了净化心灵、开启智慧而来,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为宗教信徒,不要把自己变成为宗教信徒,那变成盲信、迷信,这样不好。没有修行还好,一修、一谈到修行,变成越修越怪异,或是越修身心越僵化,越修观念越执著、越固执,或是一修行之后,就认为自己才是有修行,别人没有修行,那自己才是好人,别人是坏人,像这样的话,这个都代表走偏了。

所以,为什么佛教会很强调要有正知正见。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你把基本的为人处事做好,这个已经是成功一半了。那如果你要深入,要深入去心灵的净化,开启高等智慧,这个是需要有正知正见。那儒家一样,我们的正知正见来自于格物致知啊,所以儒家,不会要你盲信、迷信的,就是要有正知正见,开启智慧,真正地了解,你真正了解实相,自然的,我们心中的疑惑、迷信那都会破除掉的。

好,再来。

本来晚上是要放一些幻灯片来跟大家分享,那因为大家很认真的听闻,那你们呈现出来的,拿出来这个问题很多,也就是说你们给我很多功课让我做。

所以我平常要做功课,我想说,回答…晚上先来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然后明天晚上再播幻灯片来跟大家分享。

明天晚上要播的幻灯片主题就是“如何格物致知”。因为这也是《大学》的核心,那也是我们这二天来学员提出最多问题的一个,一个点,怎么样才能够格物啊?

好,所以提出这方面问题蛮多,然后我们就,明天晚上我们透过一些幻灯片来跟大家分享,怎么样去格物致知?

好,学员提到的问题嗬,有人提到,他说请问格物就是格除分别心,可以这样理解吗?

格物就是格除分别心,这样不是很,还不是很正确,为什么?等一下会讲。

因为另外一个,另外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是,他说嗬,格物一词,这个名词嗬,大部分的书解释都是探究、推究、研究等,但有的传统文化大德老师解释为格除欲望,格除欲望、物欲,就是有的传统大德文化老师解释是格除欲望、物欲,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好,因为这样的解释,这个我也看过嗬。有些版本的解释是这样。呃,事实上,如果把格物解释说,解释为格除欲望、物欲这样是很含糊、很笼统。它只是从,哦,格物就是格除物欲,格除欲望。

好,我现在要问的就是,你怎么样格除你的物欲、欲望?你怎么格除?就像说我们要修行,我们要正其心,你怎么正其心?我们要修身,要修身不错啊,你怎么真正的修身?你怎么具体地诚其意,你说要格除物欲,格除欲望,你怎么格除欲望?

这样知道吗?因为它不是一个问题的核心啊。我们会有欲望,它是有原因的,你这个原因来自哪里?如果你不清不楚,你格除欲望,你只是把它打压,你只是把它打压。就好像一个人,他就是想要瞋心骂别人,如果你没有去探讨真正的原因,你只是跟他讲,我们要格除嗔心,我们不能够有瞋心,我们要忍,我们要忍。

这个不是真正修行的好方法,因为这只是你在不知原因的情况,我明明要生气,但是读了一些书之后说,我要忍,然后说,我不能够生气,嗨,好,暂时把它压下来。

我本来有很多的欲望,但是人家说要格除欲望,好,你只是把这些压下来,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解决。

瞋心原因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会有那些欲望?原因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会起贪?原因来自哪里?

如果你没有深入到核心去探讨、去了解的话,那这些修行,格除欲望、格除物欲啦,或是我们不能起贪啦,不能起贪、不能起瞋,这些就是,只是透过有为法,然后让有为法这样修、修,让人家觉得说我们很有修养,我们好像很有修行,你看,本来我该生气的我都没有生气。

你只是表象没有生气,你内心里面有没有内伤?有内伤的。所以,如果把那个格物解释成为,哦,格除欲望、物欲,你怎么格除?那你这个欲望、那个物质的欲望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你没有真正地了解,那这些只是用有为法把它压下来。就像你有忧悲恼苦,那我们来透过打坐,然后把这些,用定力把你的忧悲恼苦,把你的欲望把它压下来。

这个叫做什么?石头压草。我们的忧悲恼苦,你只是用个石头把它压下来,他没有真正的解决。

所以,我们解决事情是要…你要从根本找出原因。哦,所以,如果说格除欲望、物欲,那就是前面的诚其意,正其心这个阶段,你诚其意、正其心自然地就格除种种欲望啊。问题是,诶,孔子一样知道,那个还不是找到真正的根本啊,你怎么样做到诚其心?怎么样做到正其意?我怎么样做到没有那些,不被物质、欲望所诱惑?我怎么做到?

所以,如果你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真理实相的话,那这些的修为它是透过,只是透过有为法把它压下来而已,你不会真正的快乐自在,你不会真正的诚其意、正其心。

所以有很多人,他是修…可以让人家感觉,哦,他是很有修养的人。但是,往往是,他很多想要的欲望,想要实现的却被一个希望让别人认为我是个有修行、有修养的人,被这个框框把他框住了。所以,很多想要做的不敢做,想大声笑不敢笑,想开怀大笑,不敢笑。所以会变成…会背着一个修行的框框,然后把自己框住,自己外表让人家看起来好像很快乐,但事实上,内心是苦闷的、不安的。但是这方面,这个是在有为法修行的过程啊,但是它还没有真正的解决。

真正解决一定要让你明了,我为什么会生气?那怎么样把这个根本原因化解掉?如果你真的了解,就比如说啦,你不了解实相的时候,这个人、我相就会出来。有一位学员提到说,老师你,你最近都会提到我慢,那我慢到底是什么?

我慢就是一个人常常自我膨胀,把这个自我啊膨胀,然后认为自己很厉害,自己很行,看不到别人的恩惠,看不到别人的辅助,看不到他的成是透过众因众缘在协助,总是看到自己很行,很厉害,这个就是我慢。那你有我慢心一出来的时候,你的很多的善因善缘就会逐渐地流失掉。因为有我慢心就不会有感恩的心,你认为自己很行。所以那些本来帮助你的因缘呢,就会逐渐地撤离、撤离。

所以包括为什么会有我慢?那就是因为错误的观念、认知,有这个我、我很行、我很厉害,然后你、他,你、我、他这样的身相的对立,所以就会有各种冲突,然后认为我很厉害,但是这样的话你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不好。

好,那为什么会产生我慢?就是因为你没有真正格物致知。这个不是说,那我,我只要格除欲望、物质欲望这样就好,这个只能够解决一时,就好像说我要生气,好,那我把它忍下来。你忍下来这些都是解决一时而已,没有真正的根本解决。

那你要根本解决,一定要格物致知。你要去了解生命的实相,了解什么是生命共同体,这个是生命的实相。那一般人你不认为,那是因为你没有体会到,你没有认识到,它是一个生命的实相。

那生命共同体就是,因为一样后面有学员问到,我怎么样理解那个生命共同体?就好像,诶,我们这一个就好像一个鱼缸,我们这一间教室,现在比如说,我们这一间教室就是个鱼缸,诶,如果有人瞋恨、生气,然后在这个教室里面,他说,啊,你们这些,你们很不好,然后我要喷洒那个毒气,这些毒气出来,那因为喷洒的人他也逃不出这个鱼缸,不管你到哪里,跟我们都是生命共同体,你跟众生都是生命共同体。

噢,所以,在鱼缸里面,你喷洒毒气,你认为说,我可以伤害别人,要知道你伤害别人,一方面,别人也一定会伤害你,会…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所以一个是直接别人就会伤害你。

再来,我们所做的那些行为,也会…就算别人没有伤害我们,我们所做的那些行为也会,你怎么投射出去,这些磁场,这些念波,都会回到我们身上来。

所以你伤害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我讲的是实相。一个人如果你没有了解这些生命实相的时候,就会去勾心斗角,然后去伤害别人,然后去占别人便宜,认为说他很行,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实相。

噢,所以,如果我们真的了解生命实相,了解真理实相之后,很自然的、很自然的你就会将心比心,爱护每个人。你会看到,我怎么对待别人,就是怎么对待我自己;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就会很自然的怎么样对待别人。

所以,这个就是你从那个根本核心去了解之后,这样,什么贪心、瞋心,物质欲望各种,它就自然的、自然的消溶、化解掉。所以说,你修行,从核心契入、掌握的话那就很快,如果你没有掌握住这个核心的话,那你会在枝流末节方面绕很久、下很久,而且会修得很苦。而有的越修,修到后来很苦闷哪,那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住核心。如果你掌握住核心的话,那修行很轻松,很愉快,嗨,没多久你就会感到很幸福、很美满,我说的是真的嗬。所以,有正确的观念知见比什么都重要。

好,这里有一位学员问到,如何理解博学与一门精进?

博学与一门精进。呃,很多人接触宗教之后,通常引导你的人,不管你接触哪个宗派或是哪个宗教,通常都会要你一门深入、一门精进,这是宗派宗教很常有的现象。但是,如果以空海,我不鼓励这样,我不会鼓励这样。我会鼓励大家,你要有一个开放的心,开放的心胸、开放的肚量,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益的,我们就敞开心胸肚量来虚心学习,哪怕是小孩子,小孩子的纯真,他们很纯真、很自然的反应,那个也都是可以当我们的善知识。

好,我现在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人,他一出生,就出生在宗教家庭,很浓厚的家庭里面,就是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家庭里面,我们现在不讲哪个宗教。那因为父母亲信某个教,所以,从小他就要子女跟着信这个教。对父母亲而言是一种关心、关怀,希望小孩子不要走偏差,不要绕冤枉路,用意都不错,但是,这个小孩子他这样慢慢、慢慢地在这个宗教浓厚的家庭里面长大,然后慢慢地家庭教育或是宗教给他的教育就是,都是那个宗教教义里面的这一套,教理所规定的这一套,而且还会告诉他,其他的宗教那是…什么?那是外道,那是不了义的,那是不好的,我们这个宗教才是最好的,才是最高的,几乎各种宗教都会有这种情况。

好了,那小孩子,大部分人噢,他是很难去突破这些框框,也很多情况是不敢去突破的。他认为说,是的,父母所讲的应该都是正确的,哦,那父母所敬仰的那个善知识,那个大师他们也是这样讲,哦,这应该是正确的,应该是对的。哦,那我们所看的经典也是这样说的,嗨,然后这个应该是正确的。

所以一般人就很容易,日子久了之后,他就认为我所信仰这些是正确的,那从此之后,这个形成了他人生固定的一个框框,从此之后呢,他的整个的心灵世界,就局限在这样一个宗教世界里面。

再来呢,诶,所讲的所看的、就是别人是不了义,别人是不对,别人是不好,甚至更严重,别人是邪魔外道,但是这个是实相吗?不是实相。

那你在里面熏陶久,如果你想要有那些比较奇异的想法或是想要超出那样框框的时候,嗨,你所信仰的那个宗教通常就会拿出一些来恐吓你。因为这,我们真的遇到很多。他就会告诉你,你已经是皈依了,你已经受洗了,你已经是怎么样了,你就不可以去看其他的经典,你看其他的经典这就是犯戒。

犯戒。然后你犯戒之后,如果你还劝不听的话,就会下地狱。噢,真的啊,我们不少学员他们以前学其他的宗派,学其他的宗教,那他们就是在那里很挣扎,很挣扎。觉得空海所讲的这个解脱道很科学、很好,他们想要,想要深入。但是,有的是自己在那里很挣扎,因为就是被灌输了,如果你离开了,你背叛了,那你就是欺师叛道,嗨,你这个是要下几层地狱的,要怎么样怎么样,所以很多人他们就不敢,有的就不敢超越,不敢突破。

噢,那有的他就在那里挣扎,那有的,当他在学空海所讲的这些资料的时候,然后被他所,他以前所亲近的善知识知道,一样啊,会恐吓、会告诉他,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这样又是走偏了,你这样又是怎么样了,你这样会背负什么样因果,会下什么地狱。

常常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为什么空海从以前到现在,包括我成长的过程,包括我成长的过程。我本身是生长在没有任何宗教背景的世界里,我出生的乡下也没有所谓的佛教或是修道人士,没有,那是一个很纯朴的乡下,就只有民间拜拜这样的信仰,逢年过节拜个神,祈求个平安,就这样。没有任何的宗教,所以我不是因为别人的,不是别人的启发让我去学宗教,那也没有受这些拘束,我只是想要探讨、了解生命实相,了解宇宙真理实相,了解我的生命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我要探讨的是我这期来这个地球出生,我的生命意义在哪里?我只是要去探讨了解这些。

所以,一路这样求真求证,所以,在我学习的过程我就是勉励自己,要像金字塔这样广博高深又高深,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范围,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各种宗教,我能够接触到各种宗教,我都会去,平等心地去接触,去了解,你的教理、教义哪些值得我学习,哪些可以帮助我成长,哪些可以帮助我开启智慧的,我就虚心学习。如果你这个宗教你又是在那里制造虚妄分别心,或是要把我囚禁在里面,甚至有的宗教还会讲出说,如果我们告诉你这个秘密,秘密咒语,如果你把这个讲出去的话,你会被五雷轰顶。

我就觉得怎么心量这么狭窄呢?所以,像这方面的话,你要把我囚禁在某个范围里面,这样我就不接受。因为我所了解的,一个人…宗教是要帮助众生心灵成长,是要帮助众生心灵越来越光明、越坦荡、越磊落,真正的宗教是要帮助众生打开智慧、打开心胸、打开肚量,让众生内心越来越祥和,越来越慈悲,应该是这样啊,冲突越来越少,心胸视野越来越宽广,这才是心灵的成长。

所以,以前,我客观地去接触各种宗教,也接触各种宗派,但我不会被各种宗派把我局限在里面,框住在里面,那不是说我不认真去学习,我学习都是很认真去学习。你优点我吸收学习,但如果你要把我局限,然后后面准备用一套来恐吓,我就可以看出你的问题在哪里。如果是真正的正法,它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帮助我们越来越有智慧的。所以,就是这样的一种宏观,博学宏观的心,所以到后来,我可以吸收接纳各种宗派,包括各种宗教的优点精华,然后体会到了,终于体会到了,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那个实相。因为我不被宗派宗教所拘束,所以我后来体会到了那个超越宗派宗教的那个实相。

那也就形成了今天空海出来跟大家分享,我所讲的内容,我是来到超越宗派也是超越宗教,也就是说我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只是儒家的范围,也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只是佛教的范围,也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我只是一个,我是一个修道、道家、道教,不是这样。

所以,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一样我都有接触,回教的经典我一样有看。那我看这些呢,不管别人怎么说,界定别人是小乘,界定别人是外道,这些我是觉得,那是你们怎么讲,那是你们的事,我用一个很客观的心,不带成见,很客观的心来看,然后去看里面哪些是有智慧,哪些可以帮助我成长,哪些可以帮助我的人生视野越来越拓展。

所以希望大家有这一种心,当你越是有这一种博学的这一种宏观,你就能够接纳吸收许多学习到更完整的知识、知见,那你的领悟力、分别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你的智慧不断地开启。

记得嗬,你的心量越打开,虚心学习,你的智慧就会不断地成长,当你的智慧不断成长上来,你的选择、择法能力也就会越高。好,那慢慢地你会知道,就好像说,你读了儒家很多的经典,《论语》、《孟子》都会背,那背到,后来读到《大学》,然后你掌握到了,噢,我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利益众生,明明德于天下,那个核心在哪里?噢,我终于知道了,我掌握住了。

掌握到这个核心要领了,那这时候呢,一门深入。这样了解吗?你要清楚地了解,然后知道,哦,那个核心在哪里?掌握住这个核心,深入。

而不是说,抓个法门然后就在那里一门深入,不是这样啊。噢,这样很容易形成偏颇。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要有个开放的心灵,虚心学习,把心胸打开,然后虚心学习,自己会不断地一直在成长,你的择法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分辨能力会越来越强。

什么是正途?什么是歧路、岔路你就会越来越清楚。那什么是核心,什么是枝流末节,你就会越来越清楚。那你也才不会在枝流末节上面绕,不会在枝流末节方面下功夫,你能够掌握住这个核心。所以,先博学然后高深,然后你掌握住那个核心一门深入。

这样了解了?这个很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来到,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心胸肚量打开,我们用一种宏观的心来学习的话,将来不管…因为每个人有你适应,有你觉得比较适应的这个法门,就像每个人,你有你觉得比较适合你的口味,我们尊重我们的选择。那你也会学会,如果我们用宏观的心来学的话,你也一定会学会怎么样用平等心来尊重别人的选择,这个很重要哦。

用宏观的心来虚心学习,之后呢,我们尊重我们的选择同样的,你也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那是一种平等心的流露,那是一种尊重,当你能够尊重别人的选择,这时候就没有那些虚妄分别心,认为自己,己高人低、己大
如何才能证悟?这个刚才讲解的跟这个都有关系。就是我们前面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胸来不断地虚心学习,闻思,然后有了正确的观念知见,把尽量打开,然后再深入去修,闻、思、修、证。

所以儒家一样,儒家一样是强调,你前面的这些基本的为人处事,人间的善法,人间善道这个要做,你基本的为人处事做好了,然后再进一步,进一步去开发,把我们的心…把我们的明德、本心流露出来,然后利益一切众生,那至于你要流露出这个明德本心,这个是需要透过定、静、安、虑、得,这个就是一个心灵的净化,儒家所讲的,知止而后能定,然后定、静、安、虑、得,这个就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让心逐渐地宁静,沉淀,然后来到用不带成见的心来如实观,这样你才能够所谓的开悟,开悟。这样就能够证悟。OK。

好,有学员问到,怎么理解……再来这句话是一句引号,怎么理解“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这句话?

“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我也听过别人这样讲,噢,那我现在是讲我的感想,跟我所认为的。我认为,如果以我个人我不会这样讲,所以你可以看,我们,空海所讲的那些资料里面,我没有讲过这一句话,我也不会这样讲。我不是说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因为这样的话你也会背着很沉重的业力、罪力在修,而且里面会有自卑,会有自卑。而且这个,说实在的,里面它还不是真正的实相,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我不是跟学员这样讲,但是这句话,因为我觉得它不是很正确,所以我没有这样讲。

那我比较认同的就是说,不是说别人所做的全对或是全错,别人所做的有对有错,因为这是实相,并不是说别人全对或是别人都没错,不是这样,别人众生所做的有对有错。但重点在于,我们要了解,别人所做的对或错,因果他自己会承担,因果他自己负,我们不必去界定别人,我们不必去界定别人。

还有很重要的,最重要、最重要就是我们跟众生在历缘对境接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冲突、是非、忧悲恼苦,别人的愤怒、生气、骂我们或是这件事情起了冲突、痛苦,现在重点是在这里,重点是在这里,别人怎么做,他对或错,我们要来到如实观。

如实的了解,他未必全对,也未必错。那重点是在于,如果别人对我们有所不满,有冲突、有痛苦产生,这时候呢,一般人的习性是去怪别人,所以,会这种情况噢,一般人的情况是怪别人,然后认为别人不对,认为别人不对,我没有错,是别人错。

这是一般人,那有另外一种修法,修行方法,就认为,我们要回来,变成别人都没有错,是我错。我是觉得这样,这二者都不够公平,不够公平。我们一般人认为说别人错,这样也不对,然后认为别人都没错都是我错,这样变成全部都概括,那也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原因。

比较理想的是这样嗬,现在有冲突有痛苦产生,有的是我们带给别人,有的是别人带给我们,那这里面,我们要静下来,比如说别人骂我们,别人指责我们,别人对我们生气,愤怒生气,那这时候呢,我们先静下来,反观,我是不是哪里?身口意的展现,哪里有问题?我是不是哪里的,就是运作方式有问题?我是不是有伤害到众生?

回来,先回来反观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确实有错,我们勇于道歉,勇于道歉,如果我们没有错,那没有错也没关系,不要跟众生起见诤,如果对方指责我们、骂我们,那我们没有错,也许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可以请对方跟我们讲明,帮助我们,让我们成长,用感恩的心来对待这样的境界。也许他的生气那是真的因为我们,有我们看不到地方,那可以透过这样的境界帮助我们成长。

再来,就是有很多情况对方是用意思食强势的要吃我们,就比如说,家庭里面夫妻相处或是亲子相处,有时候为人父母亲的常常会用强势的来对待子女,或是夫妻相处有一方比较强势,那像这方面呢,我们不要去起见诤,也不要变成都是很自卑的,全部都是我错,那这样的话,我们会变成为,你久了之后你会变成为,认为都是我错,然后这样,我们有时候常常会把自己变成矮一节。

我们要来到比较如实,就是说我们有错我们勇于道歉承担、接受,如果我们没有错,那对方的指责我们也可以请对方来跟我们讲更清楚,让我们可以改进。那如果我们真的没有错,对方不讲理,没关系,我们也无诤,不要把这个关系搞僵化,我们回来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勉励我们自己。

很重要的就是,不管外面的境界怎么样呈现风风浪浪,我们如何来做到我内心,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也就是说,遇到各种境界考验、打击,我怎么样把这个境界,来的是逆境我也把它转成顺境,来的是不好的因缘,我也把它转成好的因缘。那如果我们有错,我们勇于改进,如果我们没有错,对方不讲理,有因缘我们就把这个因缘转成善因善缘,当然这个是要用智慧去处理,用慈悲心去处理,所以我们要来到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但是要勇于来承担我们该有的责任。

还有,如果有些对方也不认为错,那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有错,没关系,这时候我们可以承受,我们可以承受,不必去斤斤计较,我们可以承担接受,你吃亏也是占便宜,无诤,那这时候我们清楚知道,我们是,就是要把这些因缘来化解,让它更好。所以,可以把这些人际关系,把各种因缘呢,我们用智慧用慈悲让它越来越好。你这样的话,你会越来没有自卑也没有我慢,你能够活出生命的尊严,但不会去伤害任何人,这是我个人跟大家的勉励,也是跟学员的勉励,用一种不卑不亢的心,然后平等心,但是我们要回来反观、改变我们自己。

再来,有一点就是,比如说夫妻之间的相处,亲子之间的相处或是人际之间的相处,常常会有冲突对立,那一般人往往是要别人先改变,尤其是夫妻之间的相处,往往是要别人先改变。那往往是这样,你相处,夫妻相处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了,还是一样总是怪别人不对,怪对方不对,怪对方不讲理,你怪他,他也怪你,你要他改变,他也要你改变,所以在那里相处了一二十年,冲突了十几年,还是一样没有改善,像这方面,你要别人改变,这是天方夜谭。

你没有从自己先改变起,那是效果不大的,几乎没什么效果。如果我们回来改变我们自己,这个不是说,全部都是我的错,不是这样,因为全部都是我的错的话,你会变成,很多你会自责的,而且你会有这种,一些自卑的,会有自卑,别人都是对,然后我都是错,往往里面会有一种自卑的成份。

我们要来到就是说我们要如实观。好,我现在不去要求别人改变,不去责怪别人,如果有冲突、有逆境,好,没关系,我回来改变我自己,我回来自我净化,我们可能有哪些观念有偏差,我们可能有哪些作为有不理想,好,没关系,我觉察得到的我就改变、改进,觉察不到的我就继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
人小,就没有那些,我们会用平等心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所以,能够这样的话,那宗教、宗派之间的那些界线或是那些见诤,或是宗教的冲突就会消失,就会消失。

就会消失。所以这些是可以让大家参考。

好。有学员问到,我如何才能够证悟?

你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在没有自卑、没有业力,在没有自卑、没有业力、没有那些沉重包袱的情况之下,我们会不断地成长。那不断地成长我们又能够把人际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所以人要来到佛教所讲的平等心的开发,平等心、平等智的开发,很重要。

但也不容易。要来到能够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不容易,不容易。但是你的内心要真的祥和,你的世界要真的和谐,到后面你一定要开发出平等心。在佛教里面有讲到,成佛,成佛的人他会流露出的几种高等的智慧,他会流露出来。其中几点就是,平等智,也就是平等心,平等智、大圆镜智,这个都会流露出来。

好,所以,现在再来回答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有一位学员提到,夫为妻纲,在现代如何理解和把握?这里夫,就是丈夫的夫啦,丈夫是妻,就是太太,夫为妻纲,在现代如何理解和把握?

现代社会,女人参加社会工作并承担很多的责任,而且许多女子在家,因为这个写得比较草啦,有些看得比较吃力点。他最主要意思就是说,现代如果只要求女子只在家相夫教子,但是现在很多的女子,她的学历比先生高,能力也强,那像这样的夫妻关系如何平衡呢?

也就是说用过去那一种夫为妻纲来要求现代女性,那这样的话,这种夫妻关系如何平衡呢?是不是,如果想要修行的话,那这样的夫妻关系是不是会形成障碍?如何做?

他这个意思就是嗬,我们用传统的那一种观念认为做先生的,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也就是说往往就是夫为妻纲,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吗?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嘛,嗬。我想这方面,这个是有,三纲五伦里面有它的作用啦,有它的作用。但是有些方面,有些方面我们也不能够用这样的一种很硬板的要求,要求,哦,你在家庭里面,就是女人一定要三从四德,一定都要听先生的,嫁鸡就要随鸡,嫁狗随狗。然后丈夫所讲的就全部是对的,父母亲所讲的就全部是对的。我想这方面有它的维持一种伦理权威的作用,但是,很多方面也会形成不民主,很不民主。如果以欧美方面来讲的话,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有他们的缺点,那他们对这方面,他们就比较有一种平等。

那以空海跟大家的一种建议就是,我们要来到看到实相,看到实相是这样。好,我们讲实相之前先讲,像现在的社会,有很多、很多情况是,有女人能力很强、能力很行,但是当先生的呢,却是用很传统的那一种观念,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婆能力的展现,看到自己,看到老婆能力比他强的时候,往往不容易接受,或是希望她不要做,那像这方面会让妇女产生很多的痛苦。

就像日本,日本的那个皇太子啊,日本皇太子他娶了一个,娶太太,那个雅子,这个,这方面我们这里可能知道比较少。日本的皇子,皇太子娶太太,那这一位她本来是一个很活泼的女性,她是个…她本身是个外交官,这位女性很有能力,她是个活泼的外交官。但是她是属于平民百姓出身的那种阶级,是有能力,那她跟皇太子结婚之后,皇室用皇家的那一套来要求她,来规范她,导致就像一个在施展能力利益天下众生的人,现在进入了皇家之后,样样都要…走路也要怎么走,坐也要怎么坐,然后言谈举止全部都要按照那一套规定来做。结果呢,这位雅子,她慢慢地、慢慢地失去了她的生命活力,然后还得了忧郁症,得了忧郁症。

后来还经过相当的调理才慢慢,慢慢稍微恢复一些。你看,一个很有生命力,很有活力的人,然后被那些框框把她框住,所以她的整个生命力都没办法流露出来。

好,前几天来禅修的学员也有人跟我提到,他以前,在他来禅修之前他是不会笑的,也很少开心笑,因为他就是生活在家庭暴力的世界里。老公,先生常常,不但外面有女人,而且如果他喝酒之后,不高兴。就回来找她算账、打她。所以她以前就是这样,不是说这个人没有能力啊,能力也很好,但是老公在外面有女人,然后喝酒之后心情不好就回来打她。

所以你看噢,像这样,你怎么样让你的太太信服你?夫为妻纲,像这样的德行怎么样让太太信服你?所以,我们这方面可以参考,但是不能够用这种硬套。

那比较,以空海的一个平等的理念是这样,我是觉得说,一个健全的家庭,现在的社会是国际的交流,一个健全的观念、健全的家庭是这样,我个人的,这是跟学员勉励的是这样。我们要来到男女是平等的,夫妻是平等的。那平等并不是说,噢,那女人跟男人就要斤斤计较,你这样的话,你家庭也不会幸福不会祥和。我讲的平等是说,男人有男人的优点,男人的擅长,那也有男人的弱点;女人有女人的弱点,但女人也有女人的擅长。夫妻在一起就像那个太极图,太极图啊,有阴有阳,阴阳它是平等而且是一个互补,是互补,你在各发挥所长互补的情况之下,这个才会形成一个圆满的圆。这样知道吗?

如果你有自卑的话,比如说女的自卑,你这个阴,它就会比较弱。阴弱阳太强的话你这个就会偏颇,它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圆。那一个真正的圆满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来到男女是平等。但平等它不是互相争长,不是在那里互相的争夺,谁比较大,谁比较上,不是这样。而是各有所长,然后大家发挥出来,相辅相成。记得,在平等的立场,各发挥所长大家相辅相成,这样很和谐,不会有冲突,没有一方自卑,没有一方受压抑,这样它会形成一个很圆满的,一个幸福家庭。所以事实上是要有平等观,平等心,然后大家各发挥所长相辅相成,彼此是要怀着感恩的心,真的,不是用权威式的去要求对方。那也不要把自己变成为像次等人民的,在乞讨或是要求对方的怜悯,都不要这样,真正一个健康、健全的家庭是平等,然后大家在平等的情况,我们相辅相成,然后都彼此都有这种感恩的心。

好,这是二方面都有在成长,这是理想、那如果事实上没办法呢?有一方他就是没有在学习,没有在成长呢?那我们一方面要求我们自己,我们能够来到不卑不亢,没有自卑也没有我慢。那我们展现出来是柔软的,先改变我们自己,净化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把它做好,那不要有自卑,然后,诶,我们默默的去净化,默默的去承担。把我们的智慧、把我们的慈悲流露出来,来让这个家庭的气氛越来越祥和越来越和谐。只要你改变了对方看到你改变,他也会慢慢地跟着改变,这是最大的说服力啊。所以,从回来改变我们自己开始,你内心里改变,你内心祥和,内心慈悲,你的家庭就会越来越祥和、越慈悲。家庭越和谐,越团结,所发挥出来的力量,大家分工合作、相辅相成,然后就能够有更大的力量,更大的能量来回馈来为众生服务。所以,一切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现在已经超过时间了,因为已经超过时间了,还有一些学员所提的问题,我想刚才已经是针对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不少学员所提的问题来回答。那因为时间有限,呃,后面还会陆续再回答,后面还会针对大家所提的问题来陆续回答。

好。明天晚上,明天上午,我们就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中庸》啊,中庸之道。

本来《大学》这个课程要详细讲的话,是要讲蛮长的。但是我们不必去依文解字啦,我们掌握住那个核心,我是觉得大家领悟、消化得还不错,所以我们只要掌握住这个核心,然后其他就好办。那这样的话,明天就可以跟大家分享《中庸》。

这是儒家文化里面,《大学》跟《中庸》是儒家文化里面最深的二部经。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讲授:《大学》问答

我们就在三天内把它分享,这是你们的精进用功,然后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成长、一起来分享古圣先贤的智慧,从后天开始,我们来分享《道德经》。

——以上章节有火焰花化红莲听打

乘风破浪一校

松针二校


...查看更多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开示录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开示录

空海法师开示录


修出入息念的难点在哪里?
答:最初期让心静下来的练习是难点,
因为心散散乱乱,杂念纷飞,已成为坚固的习气。
改变固有的习气,让心静下来,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
所以开始练习时,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坚持几个月,冲破这一难关。当心能静下来,后面的修程就容易了。


禅修什么时候开始?
答:经过初步的闻思,掌握了基本的法义,便进行简单的禅修,时间一小时,半天或一天都可以。
最主要的是把闻思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应用,做到解行和一。
应用本身是禅修的延续,在日常应用之中,快乐增加一分,烦恼减少一分,法喜和信心也增加一分。同时又提高了生活品质,让生命更有意义。

平时闻思,
偶尔禅修,
日常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三管齐下,互相增进。

修出入息念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
1、持戒;
2、少欲、少事、少务,放下攀缘;
3、饮食适量;
4、晚上六点到十点,早上二点到六点;
5、找个安静的地方,到山林中最好

一味地崇拜、祈求佛菩萨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那是站在不平等的立场,让自己成为次等人民,心灵无法成长。

心、佛、众生是平等的,
大家相辅相成,要互相感恩,自立自信,才能开智慧。


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
答:[则离如实圣法],
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


为什么说修四念处成就快呢?
答:因为二六时中都在用功,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而且工作、生活、修行三不误。
工作时,把注意力放在明显的动作上;
走路时,觉察左右脚的变换;
休息时,修十分钟出入息念。
一切时、一切处都在修行中。


什么是初步觉醒?
答:开发出明觉的心,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
但明觉的心是工具,是用来深观宇宙人生的实相。


什么是最终的觉醒?
答:体证三法印、四圣谛,断除十个结,
从梦幻世界里醒过来,成为觉悟者。

师父安那般那十六胜行内容是:


第一阶,观察长呼吸的情形:

1、什么是长呼吸?

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

空海(惟传)法师:空海法师开示录


3、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4、观察气、身、心三者连锁反应,互为因果的关系。


第二阶,观察短呼吸的情形:

1、什么是短呼吸?

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

3、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短呼吸与长呼吸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认识呼吸支配身体:

呼吸与身体息息相关,呼吸支配身体。

呼吸长,呼吸温柔,身体跟着寂静安定,舒适。

呼吸短,呼吸粗急,身体跟着躁动不安、烦闷。

呼吸长是正常的展现,呼吸短是不正常的展现。

如发怒、激动、疲劳时呼吸短促。
身体的秘密:肉身称为身,呼吸也称为身,

二者不能分开。呼吸是身体的支配者。


第四阶,调节呼吸:

使呼吸逐渐平稳,身体也随之定静,心因此达到禅定。


第五阶,观察喜受:详细了解、观察喜受发生的情形。


第六阶,观察乐受:详细了解、观察乐受发生的情形。


第七阶,觉知心行:观察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情形。

心行就是受,受支配心作种种妄想。
喜受、乐受→支配心→心生贪爱→抓取、执着。

喜受、乐受是烦恼与痛苦的根源。


第八阶,觉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消退喜受、乐受支配心的力量,从而不生贪爱之心,让心稳定。


第九阶,觉知心:观察心的各种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间观察心的状态:是喜是乐、有贪无贪、散乱还是定静、污秽还是清净。


第十阶,令心喜悦:控制心使心处在法喜之中。

这一阶很难修,只有反复训练,功到自然成。


第十一阶,令心等持:

控制心由动入定,内心平静、无念、清醒。

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制自如。
令心喜悦就是心处于动的状态,法喜充满。

令心等持是内心平静、稳定,能以平等心对待一切。

(很不容易做到)


第十二阶,令心解脱:

身心稳定,心与境不粘着,心不被境界牵着走。

令心清净,了无一物,摆脱了各种妄念,解脱自在。
令心解脱的方法:

1、认识各种妄,包括善念,令心动荡不安,污染了我们的心。

2、妄念引动身、口、意造业,业力牵引,感受种种果报。

所以一有妄念,立即清除。

第十三阶,观无常:观法的演变。不观外境,只观自身。
观长短呼吸无常,观身行定止无常,

观寻、伺、喜、乐、一心无常,

观禅定无常。

观喜受、乐受无常,

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情形无常,

令心等持、令心解脱也无常,一切都是无常。


第十四阶,观离欲:观见并脱离欲念。
因观到万事万物的实相是无常的,

所以脱离执着,放下贪爱抓取之心。

在一呼一吸之间,观见到欲念在消退。

观无常是因,离欲念是果。

观无常的程度如何,离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阶,观灭:观烦恼与痛苦灭尽。
脱离欲念,消除贪心,烦恼与痛苦也随之消灭。
在一呼一吸之间,观欲贪灭尽,烦恼灭尽。

灭还有体证到空的意思。

观无常是因,离欲是果;

观离欲是因,烦恼灭尽是果。


第十六阶,观舍遣:

舍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担;

舍是出三界,遣是入三界。

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执着。

...查看更多
空海法师:夫妻恋人之间的“错爱”
空海法师:夫妻恋人之间的“错爱”


原本恩爱的夫妻或恋人,为何常以愤恨厌离?甚至反目相残或以悲剧收场?套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不要动不动就说爱我!”

你真的懂得“爱”吗?还是错把假爱当真爱?为什么对方常被你爱得好苦?假爱和错爱常导致痛苦,只有真爱,才能带来快乐与幸福!您想深入了解什么是真爱吗?

什么叫做“错爱”?

平常容易发生“错爱”的现象有哪些?“假爱”与“错爱”之间有个明显的相异点,“假爱”有明显的不良动机和不良的居心,而“错爱”没有明显的不良动机和不良居心,甚至很多“错爱”的出发点完全来自于善心善意、慈悲好意。

为什么来自于慈悲、善心善意的爱,会形成一种“错爱”呢?主要是里面欠缺智慧且含有很强的主宰欲,“错误的爱”最明显的结果,是导致彼此或一方很痛苦。因为“错误的爱”不容易觉察,我们每天很有可能犯的是“错误的爱”,但你却不知道,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很诚心、很诚意的在爱,诚心诚意的为对方好,但是为什么对方不领情?为什么对方有那么多痛苦的脸相?或你虽然为对方好,但是却让你感觉痛苦、挫折和沮丧?也就是说,只要彼此一方有痛苦,都值得我们静下来剖析,到底哪里错了?这里面隐藏有“错误的爱”,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一般人“爱”里面有善、有恶,有正确、有错误,有很多的情况,让你产生痛苦,而对方也被你爱得很痛苦。因为我们很多行为,常常是处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之下,用自我意识去做,没有尊重对方的需要。

夫妻之间的“错爱”有哪些型态?

现在解剖男女、夫妻之间的“错爱”。很多人都会跟另一半讲:“老公!我爱死你了”或“老婆你真好!我真的爱死你了!”几年后,最初那个爱死、很迷人的,对话却变:“拜托你让我呼吸,我快窒息了!我快被你爱死了!”为什么?男女、夫妻之间很容易犯的“错爱”有哪些?有的自认是修行不谈结婚、不谈男女关系,但还是一样,很多是表相不同而已,本质却是相同。

第一种是把爱当作一种交易,我付出多少,也希望对方回馈多少。太太很爱先生,但她也期待先生要以相同、等量的方式来爱她、对待她,这种把爱当成一种交易,我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这是错误的观念。

第二种讲得很好听“己所欲施于人,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我听xx法师讲的法这么好,希望别人也能听到,就把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热心地要别人全盘分享,并且不是分享而是全然接受。你背后有很强势要对方接受,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己所欲施于人”是不错,我很好心、很好意,但是背后有一种强势要对方接受,这是第二种错误的爱。

第三种是爱里面有很强的抓取、掌控和主宰欲,“爱”含有很多的束缚、缠缚,也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在苦海里面相缠缚。这个“相缠缚”主要力量,就是错误的爱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抓取、掌控、主宰,不光是男人,女性也一样,你很爱先生、很爱对方,但是背后有你的抓取和主宰。

第四种错误的爱:是我们表面上说爱对方,事实上是要对方来爱我。其实爱对方只有三分、爱自己是七分,我们是透过爱对方的情况下,来加强巩固自我。这是一种比较深度、露骨的解剖,你不要说自己没有这样!我不可能!只要静下来自我分析,你爱对方的成份里面,内心是不是真的想让对方更爱你?因为你有不安全感,你是要对方来保护你、巩固你。

第五种错误的爱:认为爱不必说谢谢。以为夫妻的感情很好,相敬如宾的话是多余、是不需要的。认为对方帮我是义务是应该的,夫妻之间有责任、有义务就是这样,在这种心态下,需要对方帮我们做事,通常是用命令式,而不是以一种邀请、尊重的心。认为对方帮我们做事是理所当然、应该的。像这样欠缺感恩、尊重,也是一种错误的爱,这样没多久,爱及感情是会褪色的。

第六种错误的爱:是把爱当作一种投资报酬率来换算。如果你觉得投资报酬率是远高于我所期待的,就会觉得好高兴、好幸福!像是活在天堂里!但是如果当你发现爱的投资报酬率远低于自己所期待的,或觉得血本无归时,很快的,就由爱生恨,然后要求对方“把我的爱情还给我”,就会常常唱那一首歌。最初是用唱的,最后用讲的、后来就用骂的-“把我的爱情还给我”。但是不知道怎么还给你?这种就是当你的预期跟投资报酬率有很大落差,你就会由爱转恨,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爱。

空海法师:夫妻恋人之间的“错爱”


平常没有冲突,就深爱对方——爱你入骨!一旦有利害冲突,就非常痛恨对方,甚至恨之入骨。表面上爱得很深,有一天当因缘条件情况变化,有可能变成伤害也很深。大家可以静下来深思、检验,是不是伤害你最深的人,往往也是爱你最深的人?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但是同时也有可能是“加害者”的角色。你认为自己很委屈,但是有没有看到对方或许有可能比你更委屈。所以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爱——爱的背后隐藏着恨,这就是佛教所要破除的“错误的爱”。

有一种爱是心量很狭窄,自己得不到,也不愿意让别人得到。对方觉得跟我在一起没有幸福感,我不能给他幸福,但是我也不愿意别人给他幸福,认为爱他就是要对方在我身边,他是属于我的。这种心量狭窄的爱,里面有很强的自私心、占有欲,被你爱的人会很痛苦,这是第八种错误的爱。当你很爱对方、常常要掌控对方,而且当发现对方没办法让自己掌控之时,爱马上就转成恨。

另外,自己的心灵不够成熟独立,内心有很多的恐慌和不安,所以需要一个伴侣让你依靠,而所依靠的这个伴侣,你是透过很强烈、很黏腻的一种爱在爱对方,这种依赖、抓取的爱,就像“麻糬”一样很黏很黏,造成彼此都很痛苦。自己心灵不够成熟,而所展现出的是很黏腻、很缠缚的一种爱,这都是属于错误的爱。

“错爱”跟“真爱”的区别?

“错爱”跟“真爱”之间的区别在哪里?“错爱”是有条件、有所求,你付出多少就想得到多少,所以错误的爱很明显的是有条件、有所求。而真正的爱是无条件、无所求,但是要做到这个境界很不容易,需要下功夫去闻思修,需要心灵的成长。

“错误的爱”有很强的主宰欲跟占有欲,而“真爱”没有主宰欲和占有欲,他自己喜欢自由,也给予众生自由,充分尊重每一个众生。

“错爱”里面含有很强的我所、我的,“我的”观念很强,而“真爱”所展现出来的是无我、无我所,没有那种“我的”观念,不会把小孩、把另一半当作是私人的财产。他是用平等心来对待家人,平等心来对待属下、员工,用平等心来尊重一切众生,这是真正的爱。

“假爱”、“错爱”里面都是隐藏着恨。当你付出很多,而没有得到你预期所要的结果时,很容易就由爱产生恨,“真爱”里面不管再怎么样都没有恨,爱就是很单纯,不管你面对任何人,他就是没有任何的嗔心,这就是真正的爱。

错误的爱会相缠缚,是一种相依赖、相缠缚。你爱对方,也要对方来爱你;你要缠住对方,也要对方来缠住你,这会导致痛苦、忧悲苦恼,真正的爱没有任何的缠缚,他自己喜欢自由,也会给予众生充分的自由。他自己希望解脱,所以也不会去缠缚众生、束缚众生,将心比心,我不希望自己受缠缚,也不希望去缠缚别人,所以那一种爱里面是很纯然的、没有束缚,这就是真正的爱。

错误的爱有可能你是很有慈悲心,出发点也是善良、善意的,像那只猴子要救度那条鱼,但是你不知道你的慈悲、善意,却害死了那条鱼,这就是错误的爱。它有慈悲但没智慧。真正的爱是有慈悲、有智慧,这就是佛教所强调智慧的可贵,行菩萨道很好、慈悲心很好,但是不要忘了,要建立在解脱道上,真正的菩萨道是建立在解脱道上。真正的慈悲是跟智慧相结合,真正的爱跟智慧结合起来,就不会有“假爱”、“错爱”。

“假爱”与“错爱”有一个很明显的情况,就是结果会导致自己痛苦,或是对方痛苦,或是彼此都痛苦。而“真爱”就没有这些状况,“真爱”是当事人本身很快乐,一样不会带给所爱的对方痛苦,也不会带给众生痛苦,错误的爱会导致痛苦,真正的爱是带来幸福快乐、解脱自在。

什么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像什么?真正的爱就像冬天的太阳,给你温暖、给你生命的动能,但不会主宰你,甚至让你感觉不到真爱的存在。真正的爱就像和风、空气一样,给你生命中不可欠缺的新鲜空气,让你的生命能够活着、蹦蹦跳跳。虽然你不知道感恩空气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但是空气还是一样照常吹拂,而且无怨无悔,这就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像我们共同母亲——地球一样,承载万物、长养万物,功成而不居,任众生奔跑、任众生践踏,众生很少或从来没有向这位妈妈说声:谢谢!但是这位地球母亲,她照样无怨无悔,默默的奉献、养育着我们,这就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像虚空一样,包容现象界的一切,也接纳众生的贪嗔痴与我慢,真正的爱带给你安祥快乐、解脱自在,让我们大家一起互相勉励,实践真正的爱回馈这个世间,实践真正的慈悲回馈这个世间。


...查看更多
结语

协助众生从自己内心净化、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回归正法正道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