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智老和尚

"

正智长老,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日出生,祖籍衡阳,家中三代出家。十八岁投云居山印开大师出家,同年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圆具,深得虚云公垂爱,接云公五宗法脉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曹洞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法眼宗第九代传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

正智老和尚神通_正智老和尚开示_正智老和尚大悲咒_正智老和尚简介

正智老和尚神通_正智老和尚开示_正智老和尚大悲咒_正智老和尚简介

正智正念随缘住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游化至跋祇国,净住鞞舍离的庵罗园中。

当时,庵罗女听说世尊于庵罗园净住说法,便装饰穿戴得十分庄严,乘车出鞞舍离城外,至世尊所在的林园,想要供养佛。当她抵达庵罗园门口,下车徒步走入,远远的就看见众人围绕着世尊,专注聆听法音。

世尊遥见庵罗女走来,随即向在座的比丘们开示:‘诸位比丘!当精勤摄心,保持正念正智。现前有庵罗女来请法的因缘,藉此告诫诸位:比丘应当如何精勤摄心、如何安住?’

‘比丘对于已生起之恶念及不善法,应当发起精进勇锐之心,专念修持种种方便法门,速求断除;对于未尝生起的恶念、不善法,应当戒慎观照,不令生起;对于未能生起之善法,则应发大愿心,令其速能成就;对于已经生起之善法,恒当忆持,不令忘失,精益求精,使其更臻圆满,如此断恶修善、勤修不懈,以种种方便止观、回复用功,即是比丘精勤摄心、安住之道。’

世尊更进一步教示:‘比丘如何具足正智?若比丘行止进退之间,随时以智慧心,觉照自身威仪,凡瞻前顾后,或弯腰、起身、俯首、仰望之细行,乃至搭衣持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动静之间,皆能随顺清净觉性,保持智慧观照,去除妄想执着,如是安住用功,能具足正智。’

‘比丘如何具足正念?若比丘精勤不懈,修行方便止观法门──‘身念处观’,系心观想自身种种不净,以正智正念,调伏对色身之执着,乃至世间饮食男女的贪染爱欲;进而更微细谛观,思惟‘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法门,了知‘受、心、法’等种种法执,亦虚妄不实,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忧悲苦恼,如是修持安住,比丘便能具足正念。

‘希望大众都能勤修摄心之法,保持正智正念。藉着庵罗女来供养请法的因缘,告诫大众随缘安住用功。’语落,庵罗女已经来到世尊法座前方,五体投地,顶礼佛足,退坐于一侧。

正智正念随缘住


世尊即为庵罗女开示种种法要,教导、劝修,令其生起敬信欢喜。庵罗女默默领受法语甘露,安住法喜之中。随后,庵罗女整肃仪容,恭敬顶礼佛陀,合掌祈愿:‘恳请世尊与诸大比丘,明日接受弟子至诚供养午斋。’

世尊默然慈允应供,庵罗女欢喜地再次顶礼佛足,告假归家,着手精心营设美味佳肴,布置床座,恭迎如来前来应供。

翌日上午,庵罗女派人前去礼请佛陀,告知:‘应供的时刻到了!’世尊与诸比丘便随使者,来到庵罗女的宅舍,庠序就座。庵罗女亲自供养各种佳馔。世尊与诸比丘用完斋饭,以水盥掌、漱口、洗钵之后,庵罗女持一小床座,于佛前端坐,恭请佛陀开示法要。

世尊以偈颂欢喜赞叹庵罗女的发心,并祝愿其天福受尽,闻法出家,弘化一方:

‘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

名称日增高,远近皆悉闻,

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

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

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

尽寿常修德,娱乐难陀园,

百种诸天乐,五欲悦其心。

彼于此人间,闻佛所说法,

为善逝弟子,乐彼受化生。’

世尊为庵罗女慈悲开示、教导、劝修,令之信受欢喜,随即从座而起,安详而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省思:

古德云:‘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佛陀藉由庵罗女现前求法的因缘,提示众比丘当藉境练心,于日用中落实解行,如是坚住正念、随顺觉性,方能真正安住,随缘度化。

世尊教诫比丘,勤修四正勤、四念处观,恒以慧观端正威仪细行,乃至照破色、心等法,内外清净、一无所着,如是安住,可谓具足‘正智正念’。先以善舍恶,后以舍舍善,‘上乞佛道,以资慧命;下乞饮食,以资色身’,上求下化,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而不执着,如是持之以恒,乃可名为真实僧。

...查看更多
正确的因果观(7)正智与邪智

作者:刘欣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7) 正智与邪智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佛藏经》中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所以学习佛法不要怕提问,有疑问一定要想方设法搞清楚。搞明白。不能被一些模能两可的答案所迷惑,更不要被他人的名气、地位所影响,也不要理会,这个问题你不明白、搞不懂之类的回答所搪塞。一定问到底,追究到底。你这个答案哪里来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经典中是怎么讲的,道理如何。一句话,学佛多多问为什么。如果有人说学习佛法,只许你听、只给你灌输什么道理,却不能解决你的疑惑,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对待。二者显说恶法。这个十分明白。公开宣扬恶法、恶业者会得到邪智的果报。将来再会不自觉地执持不正确的见解,从而造作更多的恶业。现代社会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媒体也发达,什么东西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就发什么。杀、盗、淫、妄无所不谈,婚外恋、杀生食肉、窃国利己已见怪不怪。甚至自诩佛弟子,还宣扬食肉邪淫者更是如此。这样的人将来会有邪智邪见的果报。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不能够学习奉行世尊教导的正法。世尊的教导在经典中详尽记录着。种种法门均是正法,戒定慧三学,均是正法。圆满无漏。学习佛法只要依教奉行。不过说的容易,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们总还是有人我是非的观念。总还是有些事情做不到。总还是有些地方心不甘、情不愿地无法如实履行。这就是邪见的因。最常见的就是,佛法中某件事情我们还做不到,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编造各种理由、各种原因来让其合理化。这是非常明显的。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

正确的因果观(7)正智与邪智

佛法中有三法印。其中有一条:一切行无常。任何事物都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所以《金刚经》讲:“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在佛法不要把本来并非永恒不变的事情,当作一定的、永恒的、不变的,甚至宣传这个道理。这是不可以的。不符合三法印的教导。五者吝法不说。这个是说,你本来知道、了解佛法正见、经典的教导是怎么回事,人家来问却不讲。觉得这是自己的东西、费了多少劲才得来的。怎么能轻易告诉你呢?这是吝法。当做法布施的时候不做。这样的果报也是邪智。


六者亲近邪智。亲近那些持有不正确的见解之人、宣扬邪见之人。很多朋友学佛,就误打误撞会走到这里。原因是他不知道学习佛法该和谁学。学习佛法要和释迦牟尼佛学习。要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为准。结果他亲近邪智,被邪说迷惑。以为学佛就是和这个人学、释迦牟尼佛的话可以放在一边。明明他说的和世尊的教导大相径庭,也不认为这是错的。这个路就走偏了。学习佛法要避免亲近邪智,最要紧的办法,是自己学习了解在世尊的教导中,哪些是不正确的见解、哪些是邪见。对于持有邪见的人,经典中多处明确提出要远离,不得亲近供养,否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比如经典中讲,决不可以障碍他人学习任何一乘佛法,哪怕是障碍他人学习几句偈颂都不可以。那么你要是看到有人告诉你,佛法分为三六九等,你学某个法就可以,其他的不要学,那个不入流。甚至《法华经》都是不入流。那完了。这样的邪见已经属于诽谤正法,往生都根本不可能。七者远离正智。这一点和上面的一样。学习佛法亲近善知识。怎么才能算是善知识呢?至少他所讲的要符合世尊的教导才算是善知识。世尊在《阿含经》中讲过,无论谁,什么人来宣扬佛法,一定要以世尊的经典来衡量一下,他说的道理是否是佛法的道理。那么现在呢,有不少人学习佛法不是去找善知识,而是靠名气、靠气派。他说的什么,不去依照经典进行对照,直接照单全收。末法时期能够一下子遇上善知识的机率毕竟不多,这种做法就容易导致远离正智。远离正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错了。八者赞叹邪见。这一条和前面两条有连带关系。我们如果分不清什么是正智、什么是正见、什么是善知识、什么是恶知识。再被不正确的见解蒙蔽,那么很容易就把邪见当作佛法,甚至还大加赞叹。那么果报自然就是邪智的果报。离正见越来越远。九者弃舍正见。放弃佛法正见,同样是邪智的因。佛法中的道理,你本来知道、了解。最后又放弃了。不相信了。平时还象那么回事,遇到事情,佛法教导一抛脑后。比如有了什么灾祸、困苦,平素听的道理全都忘了,求神巫卜、杀生害命,完全忘了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见。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常常见到。这就属于舍弃正见。还有的更加严重,舍弃佛法中最根本的三皈依法。宣扬外道邪见。这个已经是完全背离佛法教导。将来的果报将是邪智牵缠,难以脱离轮回六道苦海当然每个人的表现不同,舍弃正见还有其他的很多形式。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看看是否是再背离世尊的教导。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业。得邪智报。见到邪见、行恶业之人,看不起、藐视的现象我们也经常出现。尤其是一学习佛法立即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这个要下地狱、那个将来是畜生。这个轻蔑、看不起、指责的口气就出来了。甚至自己家里人也这样的。这本身是不好的因。即便是恶行、邪见之人,我们同样平等看待。不可以轻视。一样尊重才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其实知道了了什么是邪智的因,能够避免就可以转化为正智的因。经典里讲:如实知邪见即为正见。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本身就是正见。我们知道了邪智的因,反过来自然就是正智的因。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对于佛法道理,善于请教、勤于钻研、认真探究,决不马虎草率。这是学习佛法的正确态度。有疑问一定要追究清楚。多问几个为什么。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法。听闻、宣讲佛教正见。决不宣扬邪见恶行。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听闻世尊大乘佛法、如实境界,称颂赞叹。尤其是遇到人家读诵、宣讲《法华经》《圆觉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千万不要口出不逊。“念这个干啥、老实念佛!”完了,就这一句话,诽谤正法、障人修学全齐了。看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对于障碍他人学习任何一乘佛法,哪怕是一句偈颂的后果是什么?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诽谤遮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是故于此三乘正法。应普信敬勿生谤毁障蔽隐没若有谤毁障蔽隐没三乘正法下至一颂。决定当堕无间地狱。这个现象现在不少。对于人家修学佛法,只要是世尊教导的正见、正法,尤其是大乘了义经典,最好的态度就是赞叹。当然更不用说自己宣说佛法了,正见是最根本的标准。同时也要亲近正见人。护持正法。谁讲述宣扬正法,那么就帮助他。八者勤修多闻。学习佛法千万不要听一些人的蛊惑,说你就听我的,其他人讲的不要听。学习佛法要多闻。多闻和修行并驾齐驱。《未曾有因缘经》讲:敛心不放逸,多闻成智慧。多闻是智慧的基础。没有多闻,将来正智正见就缺少了重要的一个因。九者远离邪见。这个很重要。对于邪见、邪智之人一定远离。危害非常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对此做过十分明确的开示:谤毁三乘随一法者不应共住下至一宿。不应亲近咨禀听法。若诸有情随于三乘毁谤一乘。或复亲近谤三乘人咨禀听受。由此因缘皆定当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恼难有出期。对于佛法中任何一部分毁谤、阻碍他人修学的,这样的人就是和其共宿一天都不可以。亲近这样的人会被熏染而导致地狱过恶。就如经典所讲:善男子。如人死尸膖胀烂臭。诸来见者皆为臭熏。随所触近烂臭死尸。或与交玩随被臭秽之所熏染。总是和死尸接触就会有臭气的。当然这是属于严重的邪见。邪见有很多种,不过无论如何,一贯坚持宣扬邪见者,四众弟子是不该与其交往、亲近的。不该听闻其讲法,不可供养护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对于持有邪见,多做恶行之人。我们应该秉承平等的态度。不要觉得自己已经高人一等了。人人本具佛性,高低贵贱都是因为我们的妄想分出来的。能够平等待人也是正见之因。...查看更多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在曾经一段时间里,居住于伽梨隶讲堂的众多比丘都身染疾病,“时,多有比丘疾病”。佛陀知悉了这个消息,选择了合宜的时机前去探望大家,并且为大家讲开示。佛陀今天为诸比丘所讲的开示内容是:当我们患病的时候,如何保持正念与正智:“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教。”即比丘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时刻以正念与正智来对待一切环境与时势的变化,以不变应对万变,这是佛陀对弟子们的一贯教导。在下列的经文中,佛陀详细地阐述了何谓正念正智,以及如何让自己始终处于正念正智的当下。

1、什么叫正念:“谓比丘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身观念处、内外身身观念处,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忆念。”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正念,即是将心念时时系于身、受、心、法的四念处当中。而四种念处,可细分为内、外、内外三种,故又称其为十二念处。另据《中阿含卷七·分别四谛经》对正念的叙述是:“云何正念?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顺念背不向念,念遍,念忆,复忆心,心不忘,心之所应,是名正念。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2、什么叫正智:“谓比丘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伸俯仰,执持有钵,行、住、坐、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正智行,是名正智。”此处的正智,与一般“正智”之义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正智乃指契于正理的智慧,为“邪智”相对应,即离凡夫外道之邪执分别及二乘人之偏执,且契于中道妙理者。此处的正智,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比丘在行为上一定要合乎规则与威仪,即比丘无论身处寮舍梵刹之中,还是托钵乞食于城廓聚落之间,都要时刻注意仪表,举止有法,进退有度。甚至于卧眠之时,亦要保持正确如法的观念认识,时刻保持收束身心,不越雷池半步。

3、如何保持正念正智而住?即善于观察三种受:

第一,“正念正智住者能起乐受,有因缘,非无因缘。云何因缘?谓缘于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乐受观察无常,观察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彼,观察身及乐受无常,乃至舍已,若于身及乐受贪欲使者永不复使。”——乐受乃为无常有为,为生灭之法,故而应舍弃之。

第二,“正念正智生苦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为因缘?如是缘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苦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苦受观察无常,乃至舍。于此及苦受嗔恚所使,永不复使。”——苦受亦为无常有为之法,为因缘所生之法,亦同样舍弃之。

第三,“正念正智生不苦不乐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因缘?谓身因缘,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不苦不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身及不苦不乐受观察无常,乃至舍,若所有身及不苦不乐受无明所使,使永不复使。”——不苦不乐之受从表象上看似乎并未引起严重后果,然其过患更为隐秘,且不易为常人所察觉,故而其十分顽固,极难剔除。佛陀在此明确指出其为无常生灭之法,故而应当舍弃而不为其所染著。

4、保持正念正智的善果:“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厌离,于受、想、行、识厌离,厌离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最后,佛陀在偈颂中说道,对于三种受,我们若能不受它们的影响,那么就可以做到不受贪、嗔、痴三毒的侵蚀。“若比丘精勤,正智不倾动;于彼一切受,黠慧能悉知。能悉诸受者,现法尽诸漏;依慧而命终,涅槃不堕数。”(8.22.)

...查看更多
真正智者 惜已有之福 布施一切
真正智者 惜已有之福 布施一切

广种福田 广行布施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是越贫越要施,因财富从施舍中来。因贫穷故,才要广种福田,广行布施。可以先从随喜赞叹开始,慢慢内心感化,自然随分随力,布施一切。

二常行布施。不可一次心血来潮,拿出相当多的钱款布施,造成这个月经济紧张,生活不便,然后又长时间不行布施,一曝十寒。

真正智者 惜已有之福 布施一切

我们既然发心布施,就要做到坚持,每月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分出布施的那一部分,月月有布施,积跬步而行千里,积小善而成大德。


三要正财正施。首先我们布施的钱财要来源于正处,不可用偷盗、赌博等非法途径得来的钱财布施。其次要有智慧观照,现在不少正法修行的道场都有比较完善的慈善组织,我们可以把钱物汇寄到正法道场,做到善款善用。有少数人利用布施诈骗,尽管我们发心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因为我们的善良发心,给他人造作恶因的机会。

四劝随缘布施。现在有些人执着于某项布施,比如专门放生,认为放生功德最大,又有人认为诸所布施,法施为最,所以拒绝余者布施,一定要刻印经书光碟。这都是偏执有缺,不为佛陀慈悲喜舍所提倡。对于一切布施,应随分随力,比如关于放生,人皆以为放生功德最大,但是那些道场放生园子里的生灵的饲养、救治,以及办公费用、汽车的汽油费等等杂款,也需要经费。我们行布施,不应贪功求大,真正的功德源自我们慈悲的心怀,面对众生的苦难,哪怕我们由衷的悲怀流下一滴泪,也为佛陀所赞叹。

五勿求名利。善事不留名姓,则功德犹巨。我们行布施是从慈悲角度出发,锅釜刀下,是为救它一命;刻碟印经,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阿弥陀佛做点事,不可借此炫耀。有塑造佛像,底部刻上捐者名姓,此与在佛像上刻“XX到此一游”何异?供奉佛像,鲜花灯果,大众右绕瞻礼,汝的名姓亦在其上,何德何能受大家如佛般礼敬?汝等削耗其福,迅猛快速,谁堪与比!

六者劝布施勿求回报。财富从布施中来,但因各人因缘不同,有的未必报在今生,有的虽报,而自身智慧浅陋,未能察觉。倘一心思得,则往往因失望而对布施丧失信心。要知道因果不虚,但事无求,则报亦巧妙。唯责己发心,勿求善果,果报终自殊胜!

凡相貌端正、聪明智慧、生富贵处、乃至终成佛道,悉从布施中来,现代人,奉金为上,不知你算尽机钻营巧,财富皆是你命中所定。赢得越多,反而消耗的福报越甚,真正智者,珍粒米滴水,片纸一线,待人以宽,和颜柔语,惜已有之福;慈悲救助,塑像印经,广宣流布,布施一切,此为人中上上智慧矣!

...查看更多
结语

被教内奉为禅宗尊宿、佛门泰斗,为绍隆三宝,续佛慧命,应诸方各大丛林礼请为尊证阿阇梨、教授阿阇梨等职事。任江西云居山、深圳弘法寺等诸大丛林首座。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