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泉法师

"

云泉法师,系辽宁省彰武县千佛山阿古庙主持,彰武县佛教协会会长。曾深造于广东省岭东佛学院,圆具于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云泉法师推崇人间佛教,以佛学的智慧弘扬佛法,深入浅出、让更多的人了解佛学文化,适应大众。以平和、豁达、清净、宽容、慈悲,智慧于人生。云泉法师以佛教音乐弘扬佛法,也是法师的一个志愿。并自己创作演唱佛教歌曲:慈母桥、古刹钟声、放生等。

云泉法师佛教歌曲_云泉法师解结咒_云泉法师出家的因缘_云泉法师简介

云泉法师佛教歌曲_云泉法师解结咒_云泉法师出家的因缘_云泉法师简介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对治愚痴的因缘观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对治愚痴的因缘观 虽然《小止观》并没有提到因缘观,但在五停心观中,对治愚痴、启发智能,要修因缘观,故在此也一并介绍。因缘观,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缘分散而消灭,一切都决定于因缘,也就是一切脱不了三世因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作愚痴的事情。比如:因缘际遇的好坏,也是一种因缘。世间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成,若迷于因缘,则随着业力流转于六道之间;能觉察因缘,就能放下执着,解脱烦恼缠缚;善用因缘,利人利己,就是福慧双修的人间菩萨。对治愚痴的因缘观,主要是以佛陀开示的十二因缘作为观法的内容。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对治愚痴的因缘观

十二因缘,是把人生轮回的原因举出来,指出每个原因都是由缘而生,而且前后都互为因果关系,十二因缘为:无明:即愚痴,是与生俱来的盲目冲动,其特质一种自我的执着。行:由无明而引生的全部行为,即业。识:由无明所引起的业的累积,决定下期生命的基本形态,也就是下一生投胎的「识」。名色:名乃精神,指受、想、行、识;色乃物质,指地、水、火、风之四大。名色,也就是吾人生命身心。六入:简称六入或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触:六根接触六境的情形。受:由触而产生的主观感受。爱:由主观感受而生起的贪恋心理。取:由贪恋心产生具体的行为。有:由业而引致的结果,亦可理解为业的存在。生:由前生的业力牵引,后期的生命形成,由此再回到「识」的阶段。 老死:老、病、死、忧、悲、苦、恼。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缘,是有情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其中,「无明、行」是过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等现在世的果报;「爱、取、有」是现在接触外境所产生的行为现象;由此种下「生、老死」的未来果报。十二因缘就像一条链子,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串连在一起。传统的因缘观,是观生死流转的三世十二因缘的过程,观成即知生死虚妄,即知虚妄,便能及时从生死流转而转变成生死还灭,从生死获得解脱。{31} 2004.05.13学习因缘观的人,可从十二因缘逐一观察,从中认知有情众生造业的因果关系。 一、今生因缘果报的观法:观想今生的因缘果报,就如俗话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了解我们过去到底种什么因?只要看今生受到一切善、恶、好坏际遇,乃至高、矮、胖、瘦、聪明才智的差别,就可以知晓了。故想知道今生因缘果报,必须从「受推至无明」。吾人之所以有苦、乐、舍等「感受」,是由于「接触」外在的六尘境。会有六根接触外境,是因为我们有身心的生命,即是「名色」的结合」。会有「名色」,乃因我们有「神识」故。为什么我们有今生的投胎识?是过去造作善恶业的原故。而善恶的行为造作原因,就是由于有「无明」烦恼的带动。即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此处的「缘」,是指关系、原因、要素的意思。彼此之间,皆互为因果。假使没有「无明」,就不会有善恶「行为」;没有「行为」造作,也就不会有投胎的「识」;没有投胎的神识,也就没有今生的名色、六入、触、受;当然就更不会有现境一切好坏的苦乐感受。所以归结问题点,是「无始以来的无明」。「无明」是无始以来的烦恼根本。若知无明是由梦想颠倒而有,本无实体,由此悟入空无自性的实相,无我的智能就能现前,而消除无明。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若能观想清楚,既能明确知道,我们生从何来了。二、此生因缘造作的观法:佛陀曾言:「一切有情众生,都含有同一真性,但为妄想客尘所覆,不能显了;……若能舍妄归真,无自无他,得失随缘,必能与道相符应。」故声闻、缘觉、菩萨乃至成佛,都在人间成就的,所以今生乃是修道最重要的生死关键。修观的人,前阶段观成后,接着观吾人的这一生。所谓「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32} 2004.05.14此生的一切因缘,包含第一阶段的前世因果(无明至受)。我们已知生从何来,现在应着重在「爱、取、有」三支的观想。吾人由于有了今生的果报体,对外产生的感「受」,便对欣喜的人事物产生「爱」着,有了爱着,便有追求的争「取」了。有了取(及舍)的行为,便有了未来的果报之因,名之为「有」。于是生死流转,受苦受难。 若希望未来不再有生及老死的果报,最好现在生中不要有「取舍」的执着;若要无取无舍,先当对于所受的一切,不起受着,即是不要执着苦乐诸受。如何才能不执着现境的苦乐受?佛陀告诉我们:如实的体会、如实的放下。不管苦受、乐受,都离不开「无常、苦、空」的特性,若能如实观想,就会对境无所执了。了解今生的果报及未来造作的善恶因缘,就会明确知道,人生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了。三、三世因缘观的观法:熟悉观法的人,当教观想,三世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久习因缘观者,则能了解三世十二支因缘中三世段落的生死流转及生死还灭。若对三世十二因缘的过程及其每一段落的功能,都了然于心,作此因缘观时,并不困难,但常人较无法专注连续的次第观想。所以在修习因缘观时,若念头别缘他境时,随时要回到因缘观法上继续专注。另外,有「一念十二因缘观」的观法,重于念头上的生灭。一念的无明,引发了念念相续的识,更由于念念不忘的心,而产生心识上的六入、触、受、爱取、有等烦恼,由此烦恼念,再引生下一个烦恼念头。因缘观是观十二缘起以对治愚痴的观法,对于认为诸法是断灭或常住的错误知见,以观三世十二因缘来对治。对于认为一切现象是实有的,或实无之错误知见,以今生果报的因缘观治之。对于执着四大五蕴为实有的人,以观今生的因缘观来对治。「法无高下,应机者妙;药无贵贱,对症者良。」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切佛法,都是为了医治众生的病,指引我们走向成佛之路。因此不论那一种观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法门,而能心无旁骛的一门深入,日积月累,必有所成。{33}2004.05.17...查看更多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7)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7)


问: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其一说,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说,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答:针对这个问题,《净土》2005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玩味,或率意读过,生起异解。据说,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这也是好事,存疑辩论,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

从理则上说,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称为净土三资粮。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证得往生。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有了深信切愿,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如是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要身体力行。由此,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

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固然往生无疑。问题是,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对此,需要细加辨析。一种情形是: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可以断定不能往生。另一种情形是: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临终因种种因缘,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然愿往生之心尚存,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在这个往生问题上,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含平时),即可乘佛愿力往生(第十八愿);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中途悔转,复造恶业,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兑现摄生弘愿,令此人得以往生(参见汉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边地疑城”章)。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或十日十夜,或一日一夜,或十念,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也无法判断的,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由于吾人无法把控,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阿弥陀佛五眼圆明,悉知我们有此恐惧,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安乐。是故,我们只要关注平时信愿行的培植,老实念佛,安心念佛,无疑无虑地念佛,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这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上生起分别、执著,封拙怀迷。

兹举两则佛言祖语用作佐证,令净业行人摆脱无谓之困惑。证一:《大智度论》卷十八云:“摩诃男释王(迦毗罗卫国接任净饭王的国君)来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罗人众殷多,我或值奔车、逸马、狂象、斗人时(国王难免率兵打仗注),便失念佛心,是时自念,我今若死当生何处?’佛告摩诃男:‘汝勿怖勿畏,汝是时不生恶趣,必至善处,譬如树常东向曲,若有斫者,必当东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坏死时,善心意识长夜以信、戒、闻、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证知,不以临终一念,而是以平日善法熏习的惯势作为神识的归趣要素。吾人信愿持名,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加持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往生净土有何忧哉!

证二:《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即印光大师注),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生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证知,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以佛号未念好,恐不能往生为遗憾。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定救度众生力量的怀疑。是故,经印祖之棒喝,幡然醒悟,作得生想。

综上所述: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无论功夫浅深,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至于临终能否正念,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我等凡夫惟在“至心信乐,欲生极乐,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在“敦伦尽分,系念佛号(第二十愿)”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这样,万修万人去,决非虚语。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至祷!

问: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答:摄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注重摄耳根与意根,这二根摄住,其他四根不摄自摄。摄耳根的方法即是自念自听,念清楚,听清楚;摄意根的方法,是心与声相依,念兹在兹,不让心念外逸。然常口念佛号心向外跑,如是可配合十念计数法,念一句佛号,心里记数一,念二句,心里记数二……念至第十句,再从一至十,如是循环往复摄意根。我等众生初心念佛必定是散乱的,因为无数劫以来的阿赖耶识的妄想种子都会出来,这时要从容静定,妄念来的时候正是做工夫的好时机。就凭这句佛号去收摄妄念,以一句佛号摄百千万种妄想杂念,以一句清净的佛号来澄清吾人垢染的心。这句佛号就像清水珠,投入浑浊的水中,浊水不得不清,这句佛号投入凡夫的乱心中,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在散乱的心念里,要紧紧地抓住这句佛号,不要去注意那些散乱的妄念,只专注佛号。这样旋散旋收,旋收旋散,如人学射箭,渐渐功夫熟练。慢慢地,当你能念佛的心与所念的佛号日渐趋近,在你的念头里面占了主导地位时,那你的功夫算上路了。这句佛号常时熏习内心,凝成强力种子,你就不经意中,亦有一句佛号在涌动,渐趋不念自念。是故摄心方法要从钝工夫做起,一天至少要念一万到三万声佛号,有打佛七的机会来打精进佛七,或昼夜经行念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狂乱的心就逐渐得以降伏。如是净念相继,即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问:有人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能往生东方净土,不是更好吗?

答:净土法门义理境界深邃广大,功德力用无量,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测。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7)

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门,率尔出言,皆非公允之论。修弥陀法门何以说是送死的法门呢?念佛一法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疾速成佛,了办人生一大事,同时亦能利益当生。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可以消业障,伏烦恼,开智慧,提升精神品格,家庭和睦,身心康乐,事业顺遂。念佛一法,成佛都有余裕,何况世间福报?然念佛法门确实对生死问题,予以了更深切的关注。净宗也可说是死生的法门,死即是灭,死去的是娑婆世界苦恼的业报身,诞生的是性具的法身慧命,所以念佛往生是吾人生命最辉煌的起点,这就叫文成印坏。所以这个殊胜的了生脱死的法门,就不是敲敲打打送死所能比拟的。修习药师法门,也有种种功德,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也很伟大。如与药师法有缘,依经教供养、诵经、持名、持咒,也应随喜赞叹,丛林寺院做消灾延寿法,就是在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药师经》开示:对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药师如来会派遣八位菩萨护持此念佛行人往生极乐世界。可见药师法门与弥陀法门可以相得益彰。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一法,是千经万论共指,往圣先贤齐趋的妙法,于此宜加瞩意。如与药师法门有特别因缘者,亦不妨依经专修。然净土念佛往生一法,乃佛一代时教结穴归根处。一法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持念弥陀万德洪名,亦可获致修药师法门的功德。吾人宜一门深入,自可一了百了。


问: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

答: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分得较大一块蛋糕而不择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地震、火灾、海啸、瘟疫、战争等灾祸便接踵而至。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烈,吾人当作深度思维。因果报应的法则,在这个时代表现地何等的直白,埋头舔刀上蜜的人呀,谨防刀割其舌。

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在此浊世,宜从厌离心入手,观照娑婆秽土,众苦充满,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对此世间作火宅想,牢狱想,粪坑想。对极乐净土作故乡想,清凉池想,常乐我净想,以安养刹土之乐,回顾娑婆世界之苦,厌离心自然深切。以娑婆世界的剧苦,遥观西方净土之极乐,欣慕心自会恳切。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有此般若正见,就会令吾人在五欲六尘中,获得一种抵御的保护层。如鹅鸭披上羽衣入水,不受水的沾染一样。是故修习念佛法门,般若正观至为重要,尤其是在污染日深的现代,这亦是信愿的本质内涵,敬希净业行人从此痛下功夫。具足厌欣,方能提起弥陀名号如金刚王宝剑,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直透红尘诱惑之魔网,到达极乐莲邦。


...查看更多
永森法师为什么修成了肉身菩萨
永森法师为什么修成了肉身菩萨

摩罗

肉身菩萨也叫全身舍利,就是僧人圆寂之后,真身不烂,其遗体保持圆寂时的姿态,可以留存下来作为菩萨供奉。

第一次知道这种情况是在很年轻的时候。那时读到一篇文章,说是唐代某寺庙一位高僧,圆寂前一个月,自采草药熬成香汤,饮用一个月后自行圆寂。其肉身菩萨千年不坏,且一直散发幽香,成为镇寺之宝。日本侵华期间,将此法宝盗运到日本,至今未能归还中国。

我以为这是修为精深的个别高僧才会出现的特异现象。以后颇望重新读到有关这尊肉身菩萨的文字,却缈不可得。

不意前几年去庐山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蒙法师赠送由他主编的《净土》杂志(2007年第4期),竟让我再一次读到了一位普通和尚修成肉身菩萨的故事。我当时甚感意外,多年来一直在思索这种神奇现象。

先介绍永森法师修成肉身菩萨的故事,再谈我的意外感受。

永森法师俗名尤新武,安徽省桐城县人氏,1919年3月1日出生。父亲曾参军抗日,抗战胜利后回乡务农。母亲常年吃斋念佛,于1930年在庐江县沙溪乡汪圣庙剃度出家。兄妹三人中,哥哥(尤新民)、姐姐均在桐城老家务农。尤新武在抗战高潮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秋剃度出家,法号永森。

1946年春,尤新武被任命为共产党沙溪乡乡长,忠实地履行了他的政治使命。新中国建立后,尤新武返俗,结婚生子。在此后的政治运动中,受尽折腾和颠簸。

1979年2月,尤新武年及花甲。他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党籍和干部身份,补发了所欠工资,并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释永森离休后,闭门诵经念佛。每天除读诵《金刚经》、《地藏经》外,并持诵净土五经一论。《净土》杂志上的文章介绍说:“僧俗二众随他受感化者甚多,仅拜他为师的出家人就达200余人。”

2000年十一月初一,是永森法师选定的往生净土的日子。“释永森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像平时一样,早晨吃了一碗黑芝麻糊,去厕所解了小便,回来后,穿上袈裟,整好衣装,双腿盘坐在实际禅寺往生堂内,口中默默念佛,50余位出家弟子按顺序依次为师父顶礼后,点蜡燃香,开始集体读诵3部《佛说阿弥陀经》,读诵21遍《往生咒》、《心经》,接着念阿弥陀佛圣号、众弟子神情专注,一心助念。12点40分,释永森双眼巡视一遍在场的每一位弟子,然后慢慢垂下眼帘。此时,只见一道白光从屋外射入,一闪而过。释永森在一片念佛声中口念阿字,安详往生,终年81岁。”(刘世杰《风雨兼程谱春秋——肉身菩萨释永森传略》,原载庐山东林寺《净土》杂志2007年第4期)

这个往生仪式还算常见,真正的奇迹出现在五年之后。“200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上午,红日当空,天高气爽,庐江县冶父山实际禅寺为释永森举行开缸仪式。在场的上百名四众弟子做过礼佛仪规后,在一阵鞭炮声中,缸盖被缓缓掀开,只见一团白雾往上空升腾,释永森跏趺端坐缸中,神态庄严可敬,双目睁开,面色红润,牙齿洁白如玉,如同活人一般。更令人称奇的是,释永森2000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圆寂,十一月初四装缸前,弟子释满宏曾为他剃光了头发,5年后的今天,头上竟然长出近两厘米的头发,手指甲也长出一厘米多,全身皮肤富有弹性,其骨节极其柔软。出缸时,释满宏看到师父是一只腿单盘趺坐,就说:‘师父,您这样一条腿单盘不庄严,两条腿双盘吧。’说后,只用手轻轻一拿,就盘上了。”(刘世杰《风雨兼程谱春秋——肉身菩萨释永森传略》,原载庐山东林寺《净土》杂志2007年第4期)

此文让我极感惊奇,我反复拜读多遍,细思永森法师修成肉身菩萨的奥秘。我原先以为,只有极个别的神秘人物,经过终身修炼,才可能出现金刚不烂身。可是这位永森法师,当过乡长,结婚成家,享用着离休工资,拥有俗人在世俗社会所拥有的一切。他的修炼经历,也无神秘可言。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娑婆世界忍受人间疾苦,并按照世俗社会的游戏规则建功立业,真正贡献给如来家业的时间不是太长。而且,他也不是在享有崇高历史地位的深山名刹中修成正果的,而是在不起眼的乡间小庙中给我们留下了奇迹。

听说古埃及为了给帝王制作木乃伊,发明了极神秘的科学方法。而永森法师圆寂之后,遗体并无任何特殊处理,只是安置在瓦缸中。瓦缸也是平平常常地安置在庙中一间普通平方内。五年之中,他的弟子释满华就在灵缸旁边铺开一张小床,不分白天黑夜地为师父守灵念经。一个活人身上的各种细菌等等微生物体系,一应俱全,随时都可能侵害灵缸中的遗体。可是,五年之后,我佛如来竟然让世人亲证了肉身菩萨的奇迹。

也许我们可以解释说,永森法师圆寂时,有那么多弟子为他念经助法。在他安葬之后,又有弟子日夜守护并念经护持。

永森法师为什么修成了肉身菩萨

可是这些都是佛门常事,为什么其他高僧没有成为肉身菩萨,而永森法师却有此殊德?


也许可以从永森法师参透娑婆、坚信净土、修炼谨严中得到解释。刘世杰介绍永森法师渡过劫难的方法时,引述他自己的话说:“人生就是一场戏,过去,我当乡长、当经理、当新四军,在台上演的是正面人物;现在我被批挨斗戴高帽,演的是反面人物。每个人都会在戏台上扮演一种角色,人生在世,一切都是假相,何必太认真。你问我是如何挺过来的,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一是我心中有阿弥陀佛,二是我深信因果二字。心中有佛天地宽,当他们批我斗我,斗得最凶最狠之时,我什么都不想,心中只有佛。心里想着阿弥陀佛,口中默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切都空了,你说,我还忧什么?愁什么?人一生,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就看你会不会利用这个境界来锻炼自己,这就叫历境炼心,逆境炼胆……”可是,具有此等大智大勇的高僧,历史上何止千万,为何像永森法师这样以肉身菩萨示现瑞相的如此稀少?肉身菩萨虽然不是个别现象,终究不常见啊。

对于我来说,终是不解之谜也。

永森法师的奇迹让我对肉身菩萨现象益加好奇和敬仰。刘世杰的文章还提到,永森法师的金刚之身,“是冶父山有史以来,继释妙山、释果安之后的第三尊肉身菩萨。冶父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尊尊肉身菩萨,这一让现代科学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实在让世人惊奇。”这更增加了我的神秘感。

我担心还有读者因为不理解而不愿意相信肉身菩萨现象。为了强调永森法师肉身菩萨的真实性,我再一次引述刘世杰文章中提到的政府因素。“按照释永森生前遗愿,经庐江县佛教协会研究决定:将释永森肉身安放在他生前曾多年工作、修行过的地方———庐江县矾山镇祠山殿,供广大游客瞻仰朝拜,以教育众生,垂范后人。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祠山殿将会成为庐江又一处文化旅游胜地。”佛教协会是政府领导的机构。中国当朝政府从来不相信、不传播神秘现象,可是永森法师的肉身菩萨是个事实,当地政府承认这个事实。

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来说,是否也当先认可这一事实,再来慢慢寻求理解。

有疑问的朋友不妨亲自去进香礼拜,顺便求解。安徽庐江,并不遥远呵。


...查看更多
智渡法师:公开“五会念佛”法
智渡法师:公开“五会念佛”法


五会者,学会了五种方法;“五会念佛”即五种对治烦恼、令心安定的念佛方法。从烦恼的粗分到细分,分为五个层面来对治。

通常,人们习惯于口诵心念:以口诵为表象,心念来相应。于是,以表象来说道,即有:

1、大声念佛法:以略高于自己平常嗓音的音声来念诵佛号,以此对治粗分的贪欲、嗔恚、惛沉、掉举恶作和疑心等五盖烦恼。

2、轻声念佛法:以低于自己平常嗓音的音声来念诵佛号,低到三人并列第三人能听清即可,对治贪心五欲(财、色、名、食、睡)和嗔心五恚(愤、怒、怨、恨、嫉妒)。

3、口诵意持念佛法:此法强调意持觉知(无密不成宗,以念佛名号为表象的净土法门之密即在此处)。在音声表象上,以自己念诵第二人听不清而自己能听分明的音声念诵佛号,对治十八结使。这也是“念佛”能否趣向“一心”的关键所在。

4、金刚念佛法:即动嘴不出声的念佛方法,密含觉知,对治108结使。

5、默念念佛法:即不动嘴不出声沉静觉知念佛法,亦属静虑,所谓“禅净不二”者,在此得以体现。此法对治二千一百乃至八万四千细分的尘沙烦恼。

以上方法,次第显明。说净土法门无次第者,主要是因为“五会念佛”法在众多寺院僧众中失传太久了。“五会念佛”失传,失在何处呢?

智渡法师:公开“五会念佛”法

简单地说,失在二个方面,一是失在第三的“口诵意持”,二是失在金刚念和默念中的“觉知”上,虽然金刚念和默念的名相在,觉知的内涵失传了。“念佛不觉知,墙上糊干泥!”是经不起风吹雨淋的。


近三十年来,看到修净行人虔诚求觅,也有不少有志者为此创立种种方法,但不得要领者众,多入歧途、洼路实可怜见。于是,惭愧学人智渡仰乞诸佛和列代祖师慈悲开许,公开此法。


...查看更多
结语

云泉法师推崇人间佛教,以佛学的智慧弘扬佛法,“深入浅出”、让更多的人了解佛学文化,适应大众。以平和、豁达、清净、宽容、慈悲,智慧于人生。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