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显大师

"

法显(337年-422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长治市襄垣县)人,东晋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大师是哪里的人_法显大师是什么转世_法显大师翻译的佛经_法显大师简介

法显大师是哪里的人_法显大师是什么转世_法显大师翻译的佛经_法显大师简介

来世与轮回
来世与轮回


深信有来世者,会把来世纳入人生规划的范围,其信念背景,显然正是轮回。传统上,常有「前世唔修」一语,以哀叹眼前祸患之事。看来,信轮回者,多半同时或者首先就相信因果报应。行善者未必信因果、轮回(表意识不信而下意识相信者应不少),作恶者通常最多承认报应之可能性(例如受到法律制裁,或遭人报复等等),却否认其必然性,故他们会在有生之年,只要有把握满足一己之欲,即「放心」作恶而不悔,足证其坚拒来世(轮回)之说,不作白不作矣。

来世与轮回

不过,在佛家视野,众生皆有平等不二之佛性,无论多么罪大恶极之人,经过多生多世的惨烈报应之后,总有一天也会深信因果轮回,改恶从善,大澈大悟的;如能于今世及早回头,勤修种种功德,也能减轻报应(包括今世和来世)之苦。


轮回,指的是生命形态和周期的交替。从事物「剎那生灭」的观点,人每一刻都在轮回。瞬间之前和之后的某甲,生命状况已经不尽相同,甚至可以判若两人,之前的某甲,实际上已经死了。换一角度来说,对于少年某甲来说,已不存在的婴儿某甲,就是他的前身,余此可类推。因此,「下一世」和「下一刻」,实无本质差异。佛家认为,世事无常,无常即苦。轮回,恰恰体现生死流转之无常本性,所以轮回本身就是苦的全部呈现。要脱离苦海,就必须中止轮回;在轮回中追求来世幸福,无异于火中取栗,局限极大,无甚结果。何况,既然追求「我」的幸福,便不离「诸法有我」,「我执」情结仍在,遇事未必真正放得开,稍一不慎,也会作恶,招来报应,终不是头。

然则,何以佛家又倾力劝勉人们止恶行善?盖缘佛家以慈悲为职志,不忍众生在轮回中受苦,采用先治标,后治本的方法而全面救拔之。治标,就是让众生了解「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此一因果铁律,从而止恶行善,减祸增福,纵然身陷轮回之中,也得以稍作喘息。治本,就是让众生藉由常怀善心,常作善行,渐次提升深层的精神境界,从而进一步开发出「能舍」、「放下」、「无我」的智慧,走上告别轮回,离苦得乐之路。这亦说明何以佛家确立的行为准则,首重持戒,尤其守持最基本的道德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若不持戒,或持得不好,幸福云云,悟道云云,免问矣。降贼(作恶受报)不如擒贼(行善积福),擒贼则要擒王(走出轮回)。佛家为幸福追求者设计的这条指引,可供众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实践,至于方法,一如日常处事,即从较易入手的切入点做起,而个中关键,则在于调伏自己的心,让它平静下来供你使唤,否则,易会变得不易,难会变得更难。不过,逃命的跑速肯定远快于平日,只要脱离轮回苦海的愿望足够深切,一切都不会太难,也不会太迟。


...查看更多
智渡法师:远离杀业尊重生命不要堕胎
智渡法师:远离杀业尊重生命不要堕胎


天台山慈恩寺住持智渡法师

世间的种种灾难,如:战争、地震、海啸、台风袭击以及社会潮流运动等等,造成生命大量死亡的,大都是因为严重的杀生共业。

有情生命都希望安享快乐、远离痛苦。一旦无端遭虐、遭杀,大多会产生瞋恨、报复的恶念,于是就种下了种种报复造罪之因,于是就有了怨怨相报何时了的无尽悲剧,于是就会引发种种灾难。不仅应受报众生(包括杀业制造者、教导者、引发者和随喜者)遭受劫难,无辜众生(主要是杀业发生时能制止而不制止者、怕连累而不制止和没有能力制止或无意而见者等等)也会蒙受莫大的痛苦。

杀业恶缘影响深广,尤其是父母对待无辜胎儿的态度、尤其不可轻视!有言道:“虎毒不食子”,何况是无罪无作的无过胎儿!在众多杀业之中,堕胎成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杀生业,社会竟然为之提供公开服务,这是非常令人痛心之事--人性沦丧已到如此地步!

流浪动物虽然是令我们得以现见得果报,但也是我们发起慈悲心的机会。试想,曾经被宠幸得猫或狗,流浪街头已是苦不堪言,却随时还将被追杀,真是天可怜见!

智渡法师:远离杀业尊重生命不要堕胎


有鉴于此,天台山慈恩寺与其慈悲信众一起积极倡导护生,不遗余力地推广戒杀、放生、护生、组织捐助衣物等等慈善行动,希望能为有情众生远离险恶、得遇安乐尽心尽力。

对于被能堕胎、流产、打胎的胎儿,自从2006年雕刻供奉救胎地藏以来,为广大无奈而被堕胎的胎儿挂立“水子牌位”,依照地藏救胎法进行超荐,也为无奈的父母们解除身心创伤,极力劝导妇女们不可有意堕胎,在此希望大众能够共同呼吁:远离邪淫、计划生育(即没有计划要小孩时不行房)!

假若堕胎已然发生,为了无辜的胎儿早结束中阴身的无依和飘荡,天台山慈恩寺提供在救胎地藏菩萨前、依照地藏救胎法挂立“水子牌位”超荐胎儿的机会,寺院在1999年9月30日慈公老上师驻锡以来,做任何佛事全是无价的,随喜自愿。


...查看更多
法显大师传奇一生:西行十数载九死一生只为法
法显大师传奇一生:西行十数载九死一生只为法


命中注定,法显大师不是尘凡中人:他的三个哥哥均是几岁便夭折,于是他刚到三岁,便由伤心已极的父亲决定做了小沙弥。只是年岁尚小,暂时养在家中,谁知住了几年,病重要死,家人赶忙送他回寺院,一夜之后,病就好了。自此就不肯回家。十岁时,父亲病死,叔父因他寡母不能独立,逼他还俗,他淡淡地答道:“我本不是因有父亲才出家,只不过想远离尘俗,才皈依佛法。”叔父认为他说的有理,便由他去了。数月后,母亲去世,这法显大师性情中独有过人之处,丧事一完,就立即回了寺院。

法显大师曾和师兄弟几十人在田里收割稻子,成群的饥民前来抢夺,众人四散奔逃,独有他从容自如,对饥民说:“若要粮食,随意拿就是了。只是你们前世不行善布施,才有今生衣食无着的恶报。现在又来抢夺别人的。来世恐怕会更穷。贫僧真为你们担忧!”说完便走。饥民们愣了片刻,纷纷放下稻子散去。几百僧众,对法显大师无不叹服。他受戒之后,处事严肃,不逾规范,只是深感于经律的缺漏失误,立志到国外寻求。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大师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向西方走去,经行流沙(中国西北沙漠地带),大漠如雪,茫茫一片,举目四顾,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不知身处何地。只能凭日月判别东西,以人的枯骨来认定道路。途中屡有热风恶魔,撞上必死无疑,法显大师等人听天由命,居然闯了过来。行至葱岭(今昆仑山、天山一带),更加难走。这岭上终年积雪,有恶龙喷吐毒气,风雨不断,沙砾满天,举目望去,峭壁高耸入云。

法显大师传奇一生:西行十数载九死一生只为法


当初曾有先行者凿石开路,建成台阶,法显大师等人走过七百余级,又拽着悬索过河。这种地方多至几十处,都是汉代通西域的张骞、甘英不曾涉足的。爬上小雪山,忽然寒风暴起。慧景颤栗不已,对法显大师说:“我活不成了,你继续往前走,不要管我,否则就会都葬送在这里。”说完便合上眼睛。法显大师手抚尸身哭泣不已:“本来早有此准备,这是天命,有什么办法呢?”几个人在路上已或死或却步,只剩下他孤身一个了。他很快地站起上来,朝迷茫之中走去。出了山地,他又走过三十余个国家,才到天竺。

法显大师疲乏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黑夜将临,但与雪山中的夜晚相比,这里的夜是如此平静温和,法显大师投宿到离王舍城三十里的寺院中。第二天,法显大师说要去佛祖说法的耆阇崛(灵鹫)山,寺僧纷纷劝道:“此去路途十分艰险,而且山中有许多黑狮子,屡次吃人,为何非去不可呢?”法显大师十分执著:“我跋涉几万里,发誓要到灵鹫山,身家性命并未指望保全,怎能使数年的虔诚心意,在将达目的时废掉呢?”众人止他不住,便派了两人送他。

来到山中,已是夕阳西下,法显大师便想停下来过夜,送他的两人听见远处狮子吼叫,吓得两股颤颤,丢下他跑了回去。法显大师独处山中,感念佛祖遗迹,烧香礼拜,如同见到佛的真身。夜里,三只黑狮子跑来蹲在他面前,冲着他摇尾舔唇。法显大师诵经不止,狮子们渐渐低头垂尾,伏在他脚前。法显大师抚弄狮头,念咒语道:“想要害我,等诵完经再下嘴,若是来试验我的,现在可以走了。”过了许久狮子才离去。

法显大师了却宿愿,第二天一早便往回走。这山中道路崎岖不畅,只有一条小径可通。法显大师还未走出一里,忽见迎面走来一位九十来岁的僧人,服饰素雅,神韵清峻。法显大师暗暗称奇,但并未十分在意。随后又遇到一位小僧,法显大师低头问:“刚才那位老者是谁?”小僧答道:“头陀摩诃迦叶,佛的大弟子啊!”法显大师猛然醒悟,扣悔不已,返身追赶,但见横石阻挡,只好流涕而回。

法显大师又游历到迦施国。国内有条白耳龙,常与僧众相约,让国内五谷丰登,每次都非戏言。僧人盖起龙舍,并供设福食,每逢夏日打坐完毕,龙就化作小蛇前来,两耳仍是白色。众人用铜盂盛上乳酪,将龙放在里面,从上座向下传,每人都要做一遍,然后龙就化身而去。法显大师见后,从心内赞叹。

随后,法显大师来到中天竺,在摩竭提邑波连弗阿育王塔南天王寺中,得到《摩诃僧祇律》、《萨波多律抄》、《杂阿毗昙心》、《綖经》、《方等泥洹经》等。法显大师居住三年,学习梵语梵文,然后才亲手抄写一遍,并用心诵读。

法显大师又随客商到了狮子国。每当静夜,他常想起同伴,不由得悲叹。一天,忽然在佛像前见到商人供奉的晋地出产的白团扇,不觉凄然泪下,沾湿衣衫。两年间,他得到《弥沙塞律》、长、杂二《含》及《杂藏》,都是东土所缺的。

法显大师求得许多经卷后,搭商船沿海路回国,同船有二百余人。一天遇上暴风,海水浸入船中,众人惊惶失措,纷纷把杂物丢到船下。法显大师担心这些人把他的经像仍掉,便一心默念观音。船随风漂荡,十几天后到达耶婆提国,经像完好无损,法显大师才舒了一口气。五个月后,法显大师又搭别的商船,东奔广州。

船平安地走了二十来天,暴风突起,船上人纷纷议论,指着一个外国僧人道:“都是因为有他,我们才弄得这般狼狈不堪。不能因他一个,葬送所有人!”说着便要将其推下船去。法显大师站起身来,厉声呵斥这些商人:“住手!你们要把他推下去,也得连上我!不然既使船不翻你们的命也保不住。东土帝王敬重佛法僧人,我回去将你们所为禀奏,他一定治你们死罪!”商人相顾失色,赶忙停下。船上水尽粮绝,任其顺流飘泊。终有一天看见海岸。法显大师见到碧绿的藜藿菜,便知到了晋地。法显大师等上岸,碰见猎人,便问是什么地方,知是青州长广郡。猎人回去报告太守李嶷,李嶷一向敬信佛法,听说有僧自远方来,亲自出迎。

法显大师在城中住了一阵,便想回京城,刺史留他过冬,他说:“贫僧冒险到万难返回之地,只为了弘扬大法,现在志愿未伸,不能久留。”便南下进了都城建康。

在道场寺中,他与觉贤大师一起,译出《摩诃僧祇律》、《方等泥洹经》、《杂阿毗昙心》等,近百万言。回首一生,法显大师再无憾事,他后来到了荆州,继续弘法,最后圆寂于寺院中,享年八十六岁。


...查看更多
法显大师西行记

法显大师西行记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法显在佛教史上,不独为佛教的高僧,在我国留学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一人,他对民族文化贡献与影响,可说是光耀千古。

西行

东晋隆安三年(三九九),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在张掖期间,一行人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人,彼此结伴,向西前进至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沙漠之中,气候酷热,多恶风,沿途所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目所极,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与宝云等一行人相逢。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智严、慧简、慧嵬遂转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求助,而法显等人则得到符公孙的供给,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

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实为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此地物产丰饶,人民信仰大乘佛法,法显等人因而受到优厚的礼遇。不久,慧景、道整随着慧达先出发前往竭叉国,法显等人则滞留在于阗国三个月,主要是为了观看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僧绍独自一人随胡僧到罽宾,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经过了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四○二),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四○五),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据说,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是佛陀在世时,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綖经》二千五百偈、《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得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

法显大师西行记


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在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为目的,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东归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飘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

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热忱款待,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耳顺之年,一路西行,经六年到达印度中部,停留六年,归程经狮子国等地,又三年才回到青州,前后已经过了十五年,游历三十国。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在建康居住数年后,再转往荆州(今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圆寂,享寿八十六岁。

作品

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译《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佛国记》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后世影响

东晋末年,受法显影响,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如康法朗、慧叡、智猛等人西行。南北朝时代西行求法者更为盛行,有昙无竭、昙朗一行二十五人、法力等三人、宝暹一行八人,及道普、道泰、法盛、慧览、道药、法献、惠生、云启等,均独自西行。其中较有成就者,以昙无竭为代表。

...查看更多
结语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