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涂寨镇和弄村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壁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续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 一九七三年
徒:有一禅师教我坐禅,否则早就没命了。(我未打坐前,健康情形极差。)
师:不能这么说,这是“缘”。
※※※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徒:师父!我要皈依。
师:你不是早皈依过了?(注:可能指前生多世。)
徒:没有。
徒:(皈依毕,徒恐有所限制)师父!有……(什么限制?)
师:无条件!无条件!吃早斋就好啦!
※※※ 一九七三年,有一日本女信徒,来承天寺拜见师父,她说:进入山中,听到清脆的钟声,十分感动,认为是佛菩萨感应加被。
师:因为山中寺庙钟声的回应。(破执)
※※※ 某年
徒:有善知识,言行不一,可亲近否?(师以手指心)
尼师:善知识在你心中。
徒:……(默然。我以为,由我内心去判断。)
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徒:我将来弘扬佛法,在何方较好?
师:随你。(我以为,不拘何方,我均适合。)(注:开示不执着方位、方向,一切自在。)
※※※ 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日,徒拜见师,时师禁语,忽开口。
师:好否?
徒:不好。
师:怎么不好?
徒:母亲去世。(高龄老母,享寿七十六岁。)
师:好!
徒:……(后来,我佛缘大开,精进学佛。)
(注:世法言不好,出世法言好,所谓好者,乃指笔者学佛而母得以离苦,同时深深体会到世事无常。)
※※※ 八月十日,徒拜见师。
师:今日来做啥?
徒:七月超度法会,来为母亲超度。
师:那么,你呢?
徒:(愕然)……
师笑:嘻!嘻!嘻……
尼师:师父说,你为你母亲超度,那你自己呢?
徒:我自己度自己(师笑)
※※※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徒带家父见师,父亲仅拱手为礼。徒请父亲供养,以种福田。
家父:多少?
徒:随便。
家父:(伸出两个手指)二十元?
徒:再多一点。
家父:最多五十,再多不出。(徒自家父手中接过五十元,以供养师)
师:免啦!(师知家父心不能舍,不收)
徒:师父慈悲,请让他老人家种一点福田。(师乃收下。可见师慈悲)
(家父离禅房)
师:业重!业重!
(家父于谒见老和尚后四十天去世。)
※※※ 一九八0年农历七月,承天寺办超度法会。
女徒:师父!七月超度,要烧多少往生钱给先人?
师:烧那些有什么用!
女徒:烧往生钱,父母先人才能享用。
师:烧那些没有用!
(注:师开示以破执着,烧往生钱与见性、了生死无关。)
※※※ 一九八一年
徒:师父,承天寺每年办超度法会,怎么没有订出每一牌位要多少钱?
师:定了价钱,那些没钱的不就无法超度了吗?(注:师慈悲,贫富平等观。)
徒:放焰口是什么?
师:我没有学。
※※※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徒偕友人去见师。
师面向友人说:孩子有的是来还债,有的是来讨债的。(友人感触良多,因为他曾经家庭变故,妻离子散,子随其母而不认其父。)
(友供养师,师收。我供养师,师知我有困难,不收。我执意呈上,乃收。)
师:真不好意思!
※※※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梦见我在某一寺庙走廊的大柱上(今详回忆,似是妙通寺大殿右廊之大柱),挂起广钦师父之幢幡,然后对之礼拜,后与人同桌吃饭,皆素不相识。因此关心师之健康,三日后,去妙通寺见师,将此梦禀告。
师:像可拜,纸不可拜。(徒拜谢师之开示,起身,师指妙通寺大雄宝殿)去四面看看。(注:妙者,不可说;通者,四通八达;四面看看,到处都可通达大雄宝殿--佛之境地。)
※※※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见师时师亦指妙通寺大殿。
师云:去四面看看。
(注:再开示如前)
※※※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五日,我梦见有人说广钦老和尚出国。二月十三日,师涅槃。
(注:事先梦中示感,机兆于先。)
在去年妙通寺水陆法会时,我曾预感到老和尚再住世不久,曾默求菩萨多住一些时日,以广度众生,并在涅槃之前,令我得见一面。当我于年初七得知,菩萨于年初五入涅槃,年初八赶往妙通寺,仍见到圣体最后一面,次日封起,再也见不到。唯一留下的是“无来也无去,没有什么事”。
广钦菩萨住世时,总是教人老实念佛。然而他也是禅宗的一代祖师,徒凡有所问,均即开口,不假思索,犹如光照明镜,随即反射而出。本文中师之问答,全是如此反射出来的。师每出语,都富禅机,可是我根器浅薄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数月不食不动,甚至鼻息全无,被樵夫误认圆寂,后经弘一大师来寻乃出定,轰动一方。后至台湾弘法,创建承天寺等多个道场
广钦老和尚法相
问:想离开现住寺院,目前有三个地方,不知何处与我有缘?
答:是心不安?还是所在不安定?如果是心不安定,就是跑到西方,也不安定,心猿意马时,马上转过来就安定了。戒律最重要,戒律清净,心就清净,如不安定(指心),看什么事都有我相,要看每样事都不是我。要到西方,要修到心不乱,什么事到,一念清净则是西方,心不能安,则想到处乱跑,要以心安心,否则要用什么安?如心要跑,就问要跑到哪里?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数月不食不动,甚至鼻息全无,被樵夫误认圆寂,后经弘一大师来寻乃出定,震动一方。后至台湾弘法,创建承天寺等多个道场,95岁于念佛时安详圆寂。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著,但如不执著,事情如何能办好?
广钦老和尚:办事情不执著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著,不执著才能办好,如执著反而办不好,执著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 一九七一年一晚,住承天寺。
徒:佛教有很多的感应不可思议。
师:基督教也有感应,他们祈祷时,也会震动感应。(意即不要执着,若谈感应,外道也有。)
※※※ 一九七一年某日,住在承天寺,晚间师父讲述一段修行经过:“某次上山修行,进入虎洞而不知。晚间,虎回洞穴,先以虎尾试探,知有人在洞里,乃在外面吼叫。我对老虎说,我是修行人,不容易找到地方修行;你是畜生,找个地方住容易,这个地方就让给了我吧。虎摇摇尾巴而去,以后就不再来了。”
※※※ 一九七一年某日,我住承天寺,有信徒送收音机给师父,尼师们立刻打开来听广播剧约二十分。我在一旁暗忖:修行的出家人,怎可听音乐和广播剧?此一念顷,师父已经知道,他对尼师们说:“有空听一下就好。”
※※※ 一九七一年某日,承天寺尼师们互相谈论某人修行如何,某人修行又如何。
师:自己的事情,自己了。(意即各人修行,各人自己得。)
※※※ 一九七一年某日,有信徒请师开示。
师: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是带业而来,像牛将被宰时会流泪,它知死但不知逃,它若知逃,十个人也拿它没办法。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做人若不知修行,就要生生世世受轮回。
※※※ 一九七二年四月五日,师八十一高龄。
师:航空公司有一习坐功者来亲近我。(这位老师就是教我习打坐者,我未曾将此事禀白,但师已知此事。)
※※※ 一九七二年八月
传某师:师父,事情不好啦!
师:什么事情不好?
传某师:我今日下山去,听说美国总统尼克森要访问××。
师:没事,不要紧。
※※※ 一九七三年某日,有客来访,见到老和尚,仅点点头,未拜佛亦未拜师。
客:师父健康否?
师:好。
客:山间清静,空气好。
师:是。
(客人辞出后)
师:他是一贯道。
徒:他没说,您怎会知道?
师:哪里需要他开口。
※※※ 一九七三年某日
徒:师父过去打坐时,有过身体震动的经验吗?
师:有。
徒:因是子……(我准备说“因是子静坐法,亦说有。)
师:啐!什么因是子不因是子……(意指不要执着,但呵责中有一股慈祥亲切之感)
※※※ 一九七三年,请问关于坐禅的事。
师:打坐很危险,说堕落就堕落!念佛最好,会开智慧。
※※※ 一九七三年
徒:师父已经修成正果,弟子可以常常亲近,师父涅槃后,我当亲近谁?师父能否指示我,在台湾或国外,有哪一位大德可亲近?
师:你们肉眼看不出谁有成就,谁没成就。
师面向尼师云:出家若不好好修行,背的因果,比在家人加倍地重!
※※※ 一九七三年,有信徒请师开示。
师:万物有生有灭,只有这(指头)灵光(灵性)是不生不灭。
※※※ 一九七三年,有人随一群信徒见师,见到众徒拜师,甚不服,面现怒容。
客:出家人有什么好拜的!拿出一点钱给寺庙,就可住一辈子,不必做事。
师:我这里没有这样的事,别的地方或许有。在这里要修苦行,有钱也不一定能来我这里住。(师作此语时,双手颤抖。此人在证果者前诽谤出家人,当堕恶道,师因此悲悯。
综师一生,贫苦孤露,坚毅笃朴;宿慧萌芽潜修百苦卒致彻悟。渡海来台,冥阳双度。禽兽驯归。更以禅悦代替火食,历半生岁月,诚为百年来所罕见。